蔡明芳專欄:福島核災八周年教訓-長期低估的核電成本

2019-03-17

蔡明芳 2019年03月14日

監察院於本月6日通過包宗和等監委的調查報告,針對政府核四政策重大變動導致資源浪費,且能源轉型未經完整評估,造成空氣污染等後果糾正行政院、經濟部。根據監察院的新聞稿指出: 

「新政府上任第5天,即宣布新能源政策,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20%,105年7月行政院並設定2025年能源配比(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以核一1號機、核二2號機長期停止運轉方式減核,致供電吃緊(黃燈)、警戒(橘燈)天數日增,106、107年「供電充裕」天數各僅剰53、55天,全國工業總會、全國商業總會及台北市美國商會均對未來供電穩定、電價可負擔性風險「感到憂慮」,影響投資意願,顯有違失。」

針對此一糾正案,也有四位監察委員提出不同意見書。 

反對日本東北五縣食品輸台與支持核電的矛盾

核能發電的安全性一直為社會所關心,過去的政府不斷強調核能是乾淨的能源,也說服了許多國人相信這是真的。這樣的佳話在2011年3月11號的福島核災破滅了,福島核災污染了海洋,也讓其周遭的許多食品產業受到傷害。福島核災距今已滿八周年,可惜的是,台灣許多具有話語權的政治人物,一方面反對包含福島縣、群馬縣、櫪木縣、茨城縣、千葉縣等日本東北五縣的食品輸台,一方面卻堅持要政府重啟核四或增加核能發電。換句話說,這些支持核能的部分人士是否真站在民眾健康的立場來反對日本食品的進口,不無疑問。 

蔡明芳專欄:福島核災八周年教訓-長期低估的核電成本.jpg

核廢料的處理成本難以估計

相較於燃煤發電,核能發電的過程不會直接對空氣帶來負向影響,因此,包含上述監委在內,許多人以此作為持續發展核電的部份理由,當然,支持者可以說沒有要繼續發展核電,而是要讓既有核電廠運作。但是,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核能電廠持續運轉背後所產生的核廢料去化無路問題。前北市長朱立倫說過,「新北市政府從來沒有反對過乾式貯存,但因為擔心安全疑慮,希望台電將它戶外改為室內,除役環評也要寫清楚,不能將新北市列為核廢料貯存場,或最終處置場。」這其實就點出了核廢料處理成本難以估計與無最終處置場的問題。 

核廢料去化無路背後隱含核能發電的成本可能遠高於包含燃氣、燃煤或再生能源等發電成本。任何發電過程必然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只是影響的程度不一,處理的成本也大不相同。相較於其他發電方式,核廢料的處置成本不僅是高低的問題,而是現階段政府沒有能力處理。如果政府知道核廢料無法處理而減少對核電的依賴,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否則,大家也可以鴕鳥心態的繼續利用核能發電,將核廢料問題留給下一代,讓核廢料代代相傳,這樣的政府心態應非全民之福。 

此外,空氣污染的來源可以區分為移動污染源或固定污染源,電廠只是固定污染源中的一部分,其餘工廠設備所排放的廢氣也會造成空氣品質不佳。汽車與機車等移動污染源也會對空氣品質帶來不利的影響。再者,由中國所擴散開來的霾害嚴重影響韓國、日本與台灣等國家的空氣品質,這些跨境污染源也是造成空氣品質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將空氣品質問題片面歸咎於核電問題,似乎過於簡化,也為凸顯對於空污問題的本質認識不清。 

最後,在核廢料無法處理或沒有任何縣市同意當核廢料最終貯存場的當下,就已顯示核能發電的成本實在難以估計。因此,以發展再生能源因應未來能源的需求是政府當務之急。當然,再生能源的發展會面臨不確定性,這是政府要克服的。究此,政府邁向非核家園的堅定決策是去除民眾對核安疑慮的有效作為,也可免除廠商對於能源政策的觀望態度。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59161&fbclid=IwAR1yL2bljaZq1HF7emaF_gTH-oOpg6ND8mCgDZgBSK3fGuU-qUqko03Y-y4

以核養綠,綠能供電,電價上漲,台電電價,再生能源價格,核廢料,擁核,非核,廢核,供電穩定,重啟核四,核能電廠,反核團體,擁核團體,環保團體,發展綠能,缺電,備轉容量,發展綠能,缺電危機,處理核廢料,核電廠,重啟核四,陽光社區,陽光住宅, 節能減碳,再生能源發展,綠色能源,低電價,台灣電價,電價凍漲,漲電價,太陽能自用電,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