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資取代補助 陳美伶力推地方創生

2019-03-28

2019/03/25工商時報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今年將推動三大重點工作,包括地方創生、新經濟移民法及雙語國家政策。她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今年定為「地方創生元年」,希望成為全民運動,但會和以往政策不同,將由國發基金投資或引進企業投資,「絕不會是煙火式的計畫」,已有科技大廠表態願意響應在屏東投資。

為何要推動地方創生?陳美伶說,這些年台灣人口結構出現重大變化,近兩年出生人口持續跌破20萬,去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逾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加以台灣長期以來重北輕南、重西輕東,過去五年只有六個縣市人口增加,再不做點事的話,台灣的競爭力將會往下降。

發展失衡 台灣競爭力亮紅燈

以投資取代補助 陳美伶力推地方創生.jpg

陳美伶表示,為了改變這個發展失衡情況,國發會提出「地方創生計畫」。這個計畫有三大核心:第一、以人為本,帶動人口回流。第二、找出地方特色(DNA),發展在地產業,有產業才能創造就業、生機與活力。第三、科技導入,數位經濟時代來臨,沒有寬頻網路社會不可能留住年輕人在偏鄉生活;產業也需要科技導入,如結合AIIOT、大數據、區塊鏈、雲端運算、5G等。

以往對發展地方計畫只是用補助,補助能否發揮計畫效益值得思考,後續如果沒有維運管理就斷鍊了。陳美伶說,這次地方創生會很不一樣,以投資取代補助。投資有二種方式,一是鼓勵企業回鄉投資,國發會負責媒合,現在上市櫃有CSR(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定,企業也願意投資;另一是利用國發基金匡列經費對地方創生進行投資,此與地方有命運共同體。

鬆綁法規 讓企業能大展拳腳

地方創生計畫並沒有租稅優惠,但國發會將整合部會創生資源,協助改善地方公共建設、並匡列國發基金對地方創生進行投資。

此外,更重要的是,進行法規鬆綁,以讓企業能突破法規限制,順利發展。

陳美伶舉例,多數地方創生會結合觀光,而變成產業小旅行,然而依法沒有導遊執照者不能做導遊,但經法規鬆綁後,如今退休人員也可以為觀光客導覽了。另外,有些地方創生要利用閒置房子,苦於房子沒有使用執照,國發會也會檢視相關法規,讓他們可以合法使用。還有,有家科技大廠想到屏東種電,並在太陽光電板下發展農業,國發會也將從旁予以協助。

陳美伶表示,法規鬆綁非常重要,她曾在一個地方看到有業者種電,並且在太陽光電板下種木瓜、種蔬菜、養雞,以前牧場和能源不能在一起成為營業項目,但如今這個法規限制也突破了。

留人留才不推「煙火式」計畫

過去二十年為發展地方經濟,政府推動過無數政策,例如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一鄉一產業,如今政府又推地方創生,這和過去有何不同?陳美伶表示:「最大的不同在於地方創生以人為本,要把人留在那地方。」

她表示,過去許多計畫只是煙火式的,只在某個時時點把人聚起來,因此成效有限。陳美伶說:「我剛到台南時,正在推一鄉一產物的計畫,這一天是芒果節、那一天是柚子節、另一天又是龍眼節,但人潮只聚集在那幾天、辦完活動、唱完歌就沒了。但是,今天所要推動的地方創生,就是要把人留在那地方,不是煙火式的。」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325000188-260202?chdtv&fbclid=IwAR2uTdmPoWUylklHTrRnW7SXXndCK5REtj-fyZFIHiombrmYOwkpozLKM2E

太陽能電廠投資規劃,太陽能屋頂設計施工,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陽光工廠屋頂租賃,徵求太陽能電廠投資人,徵求各地區太陽能光電推廣經銷,承租合法閒置屋頂當太陽能包租公,太陽能光電設備投資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