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Issue)貿易戰推高潮 日、美關鍵太陽能專利恐雪崩式流陸

2019-07-17

科技網 黃女瑛2019-07-16

中美貿易戰預演版的太陽能,曾被預估可能趁中美貿易戰轉向專利戰進行攻防,但意外的是,近期卻陸續出現美、日核心關鍵專利恐有雪崩式流入中國大陸徵召。

(Daily Issue)貿易戰推高潮 日、美關鍵太陽能專利恐雪崩式流陸.jpg

產能遍地開花 貿易戰難擋

太陽能產業稱得上是中美貿易戰的預演版,早在2012年因為大陸的低價模組快攻天下,一路從美國、歐洲、加拿大、印度甚至是考慮再三的澳洲,輪番上陣對大陸太陽能供應鏈祭出貿易戰數回合,均不見具體成效。主要是陸廠積極前往東南亞建廠,遍地開花的產能有效避開貿易戰;2018年歐洲更終止對大陸的貿易戰,換得歐洲太陽能多晶矽進口大陸無阻。

市場本以為,搭上中美貿易戰火力,讓步入長期抗戰的太陽能國際戰役可能從效果不彰的貿易戰,轉而集中火力在專利戰的攻防,以扭轉大陸獨霸全球市佔率達85%以上的戰局。尤其2019年初,南韓韓華Q CELLS對大陸晶科、隆基、藍星旗下的REC進行PERC電池技術的專利訴訟,一路從美國、歐洲及澳洲法院送件控訴,企圖在這些市場封堵有專利爭議業者產品,這驗證了太陽能從貿易戰走向專利戰的趨勢。

專利戰威力恐大減

但是,近半年全球關鍵性太陽能專利技術,看似可能透過購併交易、雪崩式流入大陸。這些專利,都是市場認為未來得以扭轉大陸獨大局面的利器。

首先,杜邦為優化其財務結構,公開考量賣出6大非核心事業部,其中赫見太陽能事業處位居售出的首位,即使截至目前為止,仍未揭露進一步相關出售的細節,但是,市場最擔心的是太陽能銀膠專利龍頭不玩了?

杜邦的太陽能以電池用的銀膠及模組背板稱著,一旦是同步出售,太陽能專利戰恐怕在杜邦售出銀膠事業後,失去最強大火力,因為一路以來杜邦銀膠專利戰績輝煌,從2012年與賀利氏專利之戰取得和解,接下來透過告SunEdison(已破產)來預警客戶別三星SDI的專利銀膠。碩禾也在2018年下半開始繳權利金。

銀膠四大廠包括杜邦、賀利氏、三星SDI、碩禾,總市佔率約7成。當下,PERC電池主導全球,絕大多數所用的銀膠,均難逃杜邦專利範圍,所以,碩禾、賀利氏都繳權利金,外傳三星SDI可能是下個妥協對象,甚至連大陸銀膠廠因為中美貿易戰都開始擔憂,杜邦簡直是PERC專利的最大贏家。

但此刻,杜邦卻可能選擇退出太陽能舞台?而且,杜邦若退出銀膠,可能從全球銀膠版圖一路引爆到太陽能電池暨模組供應鏈的大型版塊運動。

先前外資圈傳出杜邦因應該主題進行洽談,但因金額過高而未果;目前看來陸廠被猜測最有能力購買,外傳亦有陸廠在接洽,只是仍未談攏。該走勢初估有3點值得觀察:

1,銀膠市場物換星移:這筆交易恐變成專利權仗從美國移轉至大陸手中。變成所有銀膠廠所需支付權利金給購入杜邦的陸廠。

2,埋下太陽能製造版塊挪移動力:購入的陸廠若是太陽能一條龍,因掌控關鍵銀膠專利,即黃袍加身,因其他廠沒此優勢;若購入者是大陸政府資金來掌控,對所有陸廠開放專利,則其他區的銀膠廠生存空間將被擠壓,因具成本競爭力的陸廠不再受專利干擾,使客戶產品銷售全球無所顧忌。

3,啟動恐有變數:在中美貿易的感敏時機,專利及技術是美方捍衛的重點,所以啟動交易之際,也極可能被美國政府中途喊卡。包括碩禾在近期股東會評估走勢,也認為該點發生可能機率大。

另個流入大陸的專利,來自於次世代異質結HJT電池技術。對全球各供應鏈業者來說,要扭轉大陸稱霸85%市佔的局勢,興起技術革命是最斧底抽薪的方法,所以,全球各地在太陽能新技術的投入仍持續。

日本松下(Panasonic)HJT的始祖。近年來積極計劃透過HJT專利授權或技術轉移,來創造更高的專利價值,近期公告松下馬來西亞HJT廠確定轉給大陸鈞石,雙方共同投入HJT技術研發,日、陸次世代技術大聯手,境外觀望未來的HJT專利之爭,恐怕未演已先被滅火。重點是大陸名正言順擁有了這個專利,歐、美恐怕更難使上任何防堵。

大陸製造的磁吸力

松下還有其他多數的日系廠,從2013年陸續退出製造後,即不再輕易投入生產,主要就是考量到所在環境生產條件等,成本難敵大陸,再走回製造的路,恐怕很快就如同當下的台灣供應鏈一般,陷入嚴重虧損難以翻身的深淵,無疑是自挖墳墓。

所以,日系廠一路以來找遍大陸境外的策略聯盟夥伴,想來個合縱連橫,但是盟友都沒信心敵得過大陸製造,所以,一直築不起專利或技術城牆,近年來日系廠眼見大陸技術快速發展,積極進軍HJT,乾脆轉而合作共創大餅、也有效分散風險,創造多贏。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初最受矚目的還有主導技術與量產的歐、美關鍵設備商,也被傳出有意退場,同樣是為了上述的財務結構及未來市場競爭力做考量。

先進技術是歐、美設備廠多年防守的安全堡壘,只要大陸設備技術有效跟進,歐、美廠就朝更新的技術來區分市場,不過,從2017年大陸關鍵設備自製率的大幅拉升,創造性價比更佳的設備,歐、美設備商即使仍力推新設備,但防禦力已大不如前。最大的問題是,全球太陽能設備最大出海口是陸廠。

考量到太陽能生產成本競爭愈來愈關鍵,大陸太陽能製造廠採購策略早與過往不同。初期他們寧願放緩腳步,等待性價比佳的境內設備出爐,再大舉購買擴產,因為,他們相信等待的時間不會太長,這讓向來總是贏在搶頭香新商機的歐、美廠優勢大大削弱。

外界預估,這也促使歐、美設備商想要棄守太陽能產業,畢竟設備廠一路從技術、專利、設備製造的資本支出高,但付出這麼多,專利難有效主張、也發揮不了該有的經濟效益,使其一路撤退到退無可退。

大陸的太陽能供應鏈聚落效應發揮得當,不但是製造,材料、設備、研發等一路跟進,再加上近年來是全球最大的出海口,創造的磁吸效應相當明顯,這恐怕也是讓原本預期歐、美、日、韓可能掀起的專利戰發揮力道不如預期,甚至還出現軍心潰散。

不過,認定大陸製造或市場磁吸效應,而搶先前往布局,以結合大陸國企,共同在大陸市場捍衛專利,也不見是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模組堆疊專利最具優勢的美國SunPower與大陸國企東方電器(東電集團)及單晶矽晶圓中環分別持股20%40%37%股份成立東方環晟,以專門生產高效電池及堆疊模組為主,2家國企一路支持SunPower的專利,一直到2018年底中環都還公告支持東方環晟的專利。雖未點出細節,但市場猜測,應是有專利戰開打,被告者可能就是中環的客戶之一,中環藉公告來隔空喊話表明心志。

但是,跌破眼鏡的是,近期最大股東東方電器公布打算出脫所有持股,近日連中環談到此事都暗示將調整持股。

雖然市場面解讀,因為大陸的堆疊技術漸成熟,而且大陸大廠不惜面對專利戰也要投入生產,再者即是中美貿易戰正值高度敏感期,市場猜測,可能也是促使大陸國企棄守初衷的原因之一。無論如何,預估2019年下半到2020年大陸堆疊模組供應鏈將快速成軍,屆時,以此專利當護城河者,恐將迎來比預期還大的挑戰。

蓄勢待發的太陽光電

價格親民的太陽光發電,因為大陸供應鏈的加入快速在全球落實,已開發國家將它導入來達到節能省碳、友善環境開發中國家因它帶動經濟成長,而未開發國家更因為它跳過龐大的傳統電廠投資,快速啟動了多少偏遠居民及家庭的通電系統,讓這些人從原始生活,到黑夜有照明、一路到3C產品運作快速跨進現代環境。即便太陽能產品難解的供過於求問題讓人猛搖頭,卻不得不承認它正快速滲透在人類的生活中。當然,能源、電力是戰略物資,其重要性從未曾被執政者忽視過,尤其減碳成全球共識,未來碳排放成為被課稅工具等。

中美貿易戰中,華為的太陽能逆變器(PV Inverter)成了美國議員急於防堵的產品之一,因為它是太陽光電力及網路連結的關鍵,在未來5G6G網網相連各類電子產品,甚至一路推到電動交通工具、及AI運作等,均將更高度依賴電力的情況下,太陽光發電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電力支援角色,美國議員擔心華為的PV Inverter成為美國網路安全的破綻,即使這類國安猜疑並未有事證得以佐證。

或許多數人會認為,再生能源發電多數是間歇性發電,就算太陽能逆變器真能掌控網路安全問題,它也無法發揮像燃煤、核電般不斷電的基載電力影響力;不過,若注意到儲能快速發展或許就該改觀了,因為大陸也積極在發展儲能,儲能成本已高度具競爭力,不久將來可望把間歇性發電問題給解決,為全球太陽能需求創造新一波高峰,這些大型再生能源電站將活生生的變成傳統基載電力公司。

大陸正透過電動車供應鏈發展,同步拉升儲能產業鏈的快速成長,因為磷酸鐵鋰或三元電池等可應用在儲能與電動車,大陸甚至積極規劃將電動車退役電池朝儲能市場快速接軌;而2019年美國被視為是儲能成長最快的市場,因為部分政策的輔助,且儲能在此時成本低,民眾一起安裝得以創造最大效益,只是美國在儲能及電動車製造上均不及大陸,更擔心亞洲廠掌控電動車電池,因而與歐洲均在第1季積極建置自有的電池供應鏈。

各國已意識到,太陽光發電及其他再生能源發電已經相當成熟,而其支援電力公司的能力快速加大,再加上儲能成本快速下降,同步支援電網有效利用電力,而電動車結合自駕、5G及智慧城市等,這些版塊正快速結合壯大,催生新應用模式、使用普及化的到來。

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id=0000563022_LURLFTA83RSODU1EO3P0K&fbclid=IwAR2FxLdIxWUP0oxrE1T1D9fSEF3WGAelaP_WyaVrhCkss-Jiom2PBI4ZcE4

節能減碳,巴黎協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全球升溫,碳排放,co2,綠色能源,綠色電力,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綠電,全球100大,企業節能,巴黎協定,能源政策,全球氣候大會,巴黎氣候協定,核能發電,火力發電,燃煤電廠,天然氣發電,核廢料,再生能源,綠色能源,環境汙染,RE100,綠電憑證,再生能源憑證,能源政策,能源轉型,綠能目標,都市減碳,全球暖化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