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綠能間歇性特性,配套措施與輔助服務為重點

2019-09-05

作者 Daisy Chuang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05 日

再生能源具有難以預測、間歇性特質,得做好配套措施,不然沒有風、沒有陽光的時候,供電穩定就會出現大麻煩,因此台灣訂定 2025 年綠能占比 20% 目標後,也必須要面對相對應的挑戰。

迎戰綠能間歇性特性,配套措施與輔助服務為重點.jpg

炎炎夏日太陽能是發電好幫手,日前太陽能發電量更一度超過 200 萬瓩,發電量超過核二或核三廠的 2 部機組,而根據政府規劃,太陽能在 2025 年裝置容量將達 20GW,目前屋頂型太陽能裝置已達 2.8GW,已經快抵達預設的 3GW 目標,顯然未來太陽能發電量前景可觀。

但這也不能忽視再生能源發電量的瞬息萬變,目前經濟部為了因應再生能源間歇性問題,由台電公司推動再生能源發電預測技術、智慧電網建置,並投入新型燃氣機組更新擴建計畫,同時對電力系統調度策略進行相對應調整。

通常在電力系統中,燃煤、核能因為不容易調升與調降,燃氣、水電為主要的調度員,透過不同能源相互補足的電力調度,改善用電安全。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電力輔助服務來維持供電安全,提供調頻備轉容量、即時備轉容量、補充備轉容量、全黑啟動等服務。

工研院長劉文雄日前在「2019 永續能源策略國際研討會」時表示,可從電廠、智慧電網、需量管理以及儲能多面向著手,促進再生能源的發展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先前台電也有在確保供電無虞情形,推出 2025 年前長期電源開發計畫,雖然除役容量共 1024.6 萬瓩的核能與火力發電機組,但未來也將以燃氣發電廠補上並用來輔助再生能源的變動特性。

最近供電充裕、供電燈號一片綠也是因為中長期的規劃頗有成效,苗栗通宵天然氣機組的線路已完工升級,可增加約 70 萬瓩供電能力,大修機組包括核二 2 號機也已歸隊,裝置容量高達 80 萬瓩的林口新 3 號機也滿載上線。

面對綠能間歇性特性,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電機系教授李偉仁在研討會時也提出建言,進行區域分析後才能制定完整的配套措施方案,同時也要減少因預測誤差對頻率控制輔助服務的需求。日本名城大學理工學部電器電子工學科副教授益田泰輔也指出,建議可由整合相關資源如傳統能源、儲能,需求面管理來調適因應。

發展再生能源並非只有裝設太陽能、風力發電而已,也要做好配套措施,並提高再生能源發電預測的準確性與調度程序,這樣一來才能有效應對綠能的風險

https://technews.tw/2019/09/05/renewable-energy-challenge/

核能,燃煤,天然氣,再生能源,抽蓄水力,燃油,太陽能,風力發電,沼氣發電,生質能發電,水力發電廠,太陽能電廠,太陽能投資,核能發電,燃煤發電,天然氣電廠,核四,深澳電廠,台灣電力需求,缺電,電價上漲,陸上風力發電,離岸風力發電,風機,風力發電機,水力發電機,核能機組,核廢料,燃木發電,太陽光發電,風力發電機,核4封存,核廢料,核災,輻射,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