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又新專欄 – 台灣的再生能源如何跟上國際腳步

2019-11-03

簡又新, 台灣英文新聞-時評2019/11/01

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後,最大影響的便是能源轉型,也就是化石燃料的存續問題,而其中最重要的則是燃煤火力發電廠歐洲國家以英國、法國等國為例,最先組成聯盟,並訂出時間進程,預計在2025年前汰除燃煤的火力發電廠,以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英國最快可能達成,因為近幾年英國已經增加建設了不少太陽能發電廠與風力發電場,因此,先進國家汰除燃煤發電廠是有可能達成的,未來也陸陸續續有其他國家加入。

簡又新專欄 – 台灣的再生能源如何跟上國際腳步.jpg

但是另外一方面因美國總統川普不相信氣候變遷影響的相關言論,認為氣候變遷屬自然現象,而川普所任命的美國環保署長也這麼認為,因此重啟煤礦資源開採及火力發電廠管理等相關工作。

據能源創新公司與能源清潔公司的報告,分析美國的火力發電未來究竟有沒有可能被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所取代呢?報告中以鄰近約35英里之內為研究調查範圍,並就現有設備進行評估,包括經濟、環保與社會等三方面;再生能源屬「勞力密集」型產業,許多地方都需要人力的投入,因此將創造不少工作機會,比起火力發電廠所需的人力還要來得多。因此,透過約35英里的範圍「減少民眾的反對」與就業的困難,經過評估後,估計有74%的火力發電廠無法和再生能源競爭。

在能源轉型的時代有幾個重點,第一是政府的法令應規定不得販售汽柴油車等條件,第二則是加快再生能源價格的下降速度;以美國為例,74%的火力發電價格高於太陽能發電或風力發電的價格,因此將影響原能源廠的競爭力,預估至2025年86%的火力發電廠財務將會出問題,這些都是科技的趨勢變化,令人震驚。

早期,再生能源需要依靠政府補貼才能維持,如今已無需政府補貼就可以和其他能源的競爭。加上民眾對於再生能源的接受度提高與觀念的改變,所以逐漸對化石燃料的改觀。因此許多高壓電線也不用更改,而是用原先建造好的設備傳輸即可;目前美國的能源使用,已進入黃金交叉時期。

前述35英里的目的是把社區的居民帶進來,進而顧慮到永續發展的社會面,盡力照顧範圍裡的群眾;同時也利用35英里既有的輸配電基礎設施進行電力運輸,減少新基礎設施建置支出。

目前世界的主要趨勢是政府透過法令規定,訂定汰除火力發電廠進程,而隨著科技發展與市場經濟的影響,造成今日已不需要任何補貼的狀況下,即可提供較廉價的電力,同時解決空氣污染、二氧化碳排放等的問題,而美國中西部便是此趨勢發展的代表案例。

雖然上述的分析不能夠一體適用每個國家,但其中還是能夠提供地狹人稠的台灣許多建議,如:風力發電方面,台灣雖然在天然資源較為匱乏,卻擁有世界級的風場。FOSI Offshore在世界20個風場裡,其中有12個就在台灣海峽上,預計2025年台灣可以規劃設置5.7GW裝置容量的離岸風電,而2025年至2030年間便可以有10GW裝置容量。

據歐洲的風電協會統計,歐洲在2018年時,風電開始進入高度發展階段,其總裝置容量約有18.5GW,其中光在2018年,全歐洲的離岸風電就增加了約2.6GW裝置容量。其中,英國增加1.312GW裝置容量、德國增加0.96GW裝置容量、比利時增加0.3GW裝置容量、丹麥則是增加0.06GW裝置容量。

丹麥於1970年開始投入發展再生能源,屬於最早投入的發展國家,無論是陸地與海上風電等都是其發展主軸,而技術同時也是屬於最先進的國家之一,雖然丹麥於2018年所增加的裝置容量較少,但過去累積的量也約有1.3GW裝置容量。

而台灣方面於2025-2030年預計可達到10GW裝置容量。在歐洲人的眼裡,不僅是生意,更是國家級的大型基礎建設。歐洲願意將其技術輸進台灣,因此我國政府不僅深感興趣也因此積極接洽。台灣目前有8家公司從事綠能投資,其中不僅學問多而且進步飛快,相信未來技術成熟後,將技術輸出國際指日可待。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807819?fbclid=IwAR2NX1Uds8lsDsR-7yx3hfP4FymWGRFsoHGlHkdAVvYGN_eitmPF1klAB1A

節能減碳,氣候變遷,防災治水,極端氣候,天然災害風險,熱浪侵襲,地球氣候,格陵蘭冰層,節能減碳,全球暖化,能源供給,風災,地震,颶風,對抗氣候變遷,二氧化碳排放,巴黎協定,溫室氣體排放量,節能減碳,再生能源,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綠化植樹,綠色建築, 綠色購物,綠色包裝,綠色運輸,綠色倉儲,綠色金流,碳排放量,綠色和平,減少燃煤發電,發展再生能源,減緩氣候變遷,環保團體,碳排放,減碳,全球暖化,能源政見,太陽能,風能,地熱,潮汐,生質能,人均碳排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海平面上升影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