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設施下栽培技術升級 光度到才給水 可省下54%灌溉水

2019-11-19

文/ 莊曉萍 圖片提供/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今年開始立柱式太陽光電設施作物試驗,首次在試驗中導入累積光度值自動感測灌溉器,當累積到40萬μ mol/m2/s時就會啟動灌溉系統,與定時灌溉系統相比,可省下5成的水量。桃園場表示,初步看來仙草、魚腥草的產量還能維持7成的標準,其他試驗數據會在明年計畫結束後公布。

光電設施下栽培技術升級 光度到才給水 可省下54%灌溉水.png

繼去年在雲林縣土庫鎮的屋頂型光電設施試驗成效不錯,桃園場今年再進行營農型立柱式太陽能光電設施作物試驗,以仙草桃園1號、2號及附屬品系,以及魚腥草為主力。根據現有規定,要申請營農型光電設施,須符合太陽光電板遮蔽面積4成以下,作物產量還要能維持7成以上,因此挑選耐陰性佳的作物是維持產量的關鍵。桃園場新埔工作站龔財立表示,1.5分地仙草試驗田是是模擬陰影面積38%、48%及沒有遮蔽情況,預計再進行一年試驗,就能公開不同品項的產量試驗結果,未來不排除與光電業者合作更大規模的栽種試驗。

另外,據桃園場觀察,不少光電業者因缺乏農務技術,導致產量不穩,因此若能導入監測系統及自動化裝置,就可讓業者跨過管理的門檻,達到土地農用並且以此獲利。

桃園場農業推廣課副研究員賴信忠說,今年首次在3分試驗田導入累積光度值自動感測灌溉器,「陽光強、溫度就會高,空間濕度會降低。灌溉是累積效應,當空間中水分要蒸發到一定程度, 就需要灌溉,因此把可測量的光度值,結合人管理的灌溉經驗,就能設定光度閾值啟動灌溉器,達到省水的效果。」他接著表示,像是陰天或雨天,光度不足,要累積到特定光度的時間會延長,灌溉的時間也會順延,可避免定時灌溉設施雨天還是照常澆水的問題,約可省下54%的水量;此外,也能省下人力灌溉的成本。

桃園場表示,透過科技協力,即便沒有農務經驗,也能跨過初期栽培的門檻,像是累積光度值自動感測灌溉器,只要設定好數值就能運作;另外,桃園場也收集環境微氣候數據建立栽培技術程式,希望協助光電業者掌握農務知識,達到妥善利用農地資源,兼具綠能發電的雙重效益。

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theme=article&sub_theme=article&id=3886

台西綠能專區,漁電共生,光電農棚,綠能專區,地層下陷區,鹽田,農地種電,一般農業區,特定農業區,農業用電,漁業養殖,假農作,真種電,農業大棚,溫室,菇舍,香菇寮,魚電共生,農棚下種電,室內水產養殖,農棚種電,太陽能業者,七股區,自救會,養殖漁業,綠能發電,漁塭,漁塭,寒流,地層下陷,埤塘,非核家園,光電設施,一般農業用地,特地農業區農牧用地,一般農業區,布袋鹽田,通霄魚電共生,綠能專區,光電專區,兆豐農場,營農型,屋頂型太陽能,架高型太陽能,平鋪型太陽能,地面型太陽能,農地太陽能,水面型太陽能,鹽田太陽能,地層下陷區,農業設施太陽能,風力發電,陸地風力發電,離岸風力發電,大型風機,小型發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火力發電,七股鹽田,布袋鹽田,綠能專區,光電專區,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