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首創綠能堤防立大功 今年再擴大推動

2020-02-07

2020-02-04 自由時報〔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去年率全國之先推動太陽光電綠能堤防,在縣管河川力力溪的大響營堤防建置太陽能發電設施(2MW),施設2.1公里的太陽能板,目前每日平均發電約6500度,可供650戶家庭每日用電需求因為效果良好,縣府今天表示,今年將再推第二期工程,較第一期範圍更大,完成後日均發電量可達8500度,供850戶家庭日用電量。

屏東首創綠能堤防立大功 今年再擴大推動.jpg

屏東縣政府配合中央推動2025年20GW太陽能光電計畫積極發展綠能,除在沿海地區首創養水種電、推動沼氣發電、洋流發電外,更朝向水域型太陽能光電系統推動,不但率先建置佳冬鄉大武丁滯洪池浮動型太陽能光電設施(0.5MW)後,接續於106年2月、8月建置新園鄉烏龍滯洪池(0.5MW)、東港鎮牛埔溪沉沙池浮動型太陽光電設施(0.5MW),並將觸角延伸到綠能堤防。

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縣府選定縣管河川力力溪之大響營堤防建置太陽能發電設施,主要是因該堤防位置偏遠及閒置空間等條件,經評估長達10公里的大響營河堤,先規劃2.1公里堤岸建置地面型太陽光電設施,去年年7月完成設置發電功率2MW的太陽能板,目前每日平均發電約6,500度,可供650戶家庭每日用電需求,可說是全台首創且發電量最大的堤防太陽能發電區。

潘孟安強調,屏東縣佈局能源轉型,除了首創全台的養水種電外,並積極於2016年成為全台灣唯一加入ICLEI 「100%再生能源城市與區域網絡」計畫的地方政府,與加拿大溫哥華、韓國濟州、美國夏威夷州等全球地方政府共同為實現「100%綠電城市」的目標而努力。

屏東縣府水利處長江國豐今天(4日)表示,過去也有縣市計畫在河堤種電的構想,但因安全結構與技法難度高,推動計畫大多止步,縣府在完成大響營堤防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第一期設施後,將再接再勵推出第二期計畫,規劃2.4公里堤岸可設置發電功率2.5MW,今年1月中旬已上網招商,2月中旬評選優勝廠商後即可進行施工,預計完成後日均發電量可達8500度,供850戶家庭日用電量。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057032?fbclid=IwAR0lvuV-FoJt9XSPe6ToUozUCKKc8yVLFvASBhVDUCOAi8eHZ45dv-goTsQ

台西綠能專區,漁電共生,光電農棚,綠能專區,地層下陷區,鹽田,農地種電,一般農業區,特定農業區,農業用電,漁業養殖,假農作,真種電,農業大棚,溫室,菇舍,香菇寮,魚電共生,農棚下種電,室內水產養殖,農棚種電,太陽能業者,七股區,自救會,養殖漁業,綠能發電,漁塭,漁塭,寒流,地層下陷,埤塘,非核家園,光電設施,一般農業用地,特地農業區農牧用地,一般農業區,布袋鹽田,通霄魚電共生,綠能專區,光電專區,兆豐農場,營農型,屋頂型太陽能,架高型太陽能,平鋪型太陽能,地面型太陽能,農地太陽能,水面型太陽能,鹽田太陽能,地層下陷區,農業設施太陽能,風力發電,陸地風力發電,離岸風力發電,大型風機,小型發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火力發電,七股鹽田,布袋鹽田,綠能專區,光電專區, 綠能堤防,,養水種電,沼氣發電,洋流發電,水域型太陽能光電,浮動型太陽能光電,滯洪池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