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邊地層下陷區光電站動工 潘孟安:全縣民生用電2021年底全綠電

2020-03-10

2020-03-05 自由財經〔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

全國地層下陷致不利農業經營的農地,經劃設為農地綠能專區後,最具規模性的首座光電站,今天在屏東林邊鄉動工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原本看似遙遙無期的農地光電,在廠商寶晶能源努力下寫下新頁,強調將挑戰在2021年底前全縣近30萬戶民生用電,將「全以綠電供給」為目標。

為推動綠能,農委會將全國因地層下陷導致不利耕作的農地,劃設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簡稱農地綠能專區),公部門並設立相關管理辦法,屏東的500公頃農地綠能專區,皆位在林邊,但農地破碎讓整合卡關,全國農地綠能專區內到今天,才真的有廠商動工如此大規模的光電站。

潘孟安表示,他上任後率全台之先,在2015年成立綠能專案辦公室,為達到非核家園目標,並讓不利耕作的農地活化再利用,而設立單一窗口,促進融資的加速開發,但這幾年因為法令等限制,卻不見得順利,因此確保農民權益及開發商權益,讓原來的地層下陷區及不利耕地推動光電過程中,達到再利用的目標,不求量,只求穩,創造多贏局面。

潘孟安說,縣府不是地主,但卻有義務保護有意願出租的地主不受損,但也要能提供產業界更加順利的開發,以順利達到縣府800MW(百萬瓦)的行政契約,因此綠能辦公室為確保雙方權益,成為雙方的平台,也建議如採信託到法院公證等措施,建立雙方的互信機制。

潘孟安強調,屏東縣現在正力拼100%綠電城市目標,而專案輔導的廠商中,寶晶能源相當看好屏東友善綠電投資環境而拔得頭籌率先動工的第1家公司為,今天所動工的目前於該區第一階段太陽光電建置容量可達99MW,預估每年發電量可達1.6億度,約等於可提供屏東縣2.9萬戶用電量;相當於減少8.6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減碳效益,而今天動工的50公頃土地,共有逾400戶,每個人想法不同,能夠整合的精神跟努力,是令人敬佩。

潘孟安說,縣府2016年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城市發展ICLEI組織,成為全台第一個以100%綠電城市為縣政發展目標的縣市,他再次強調,今天的動工,為長久以來「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綠能政策帶領進入新世紀,也為屏縣府在2021年底前提供滿足屏東縣28.8萬戶民生需求全為綠電的目標吃下定心丸。

屏東縣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指出,今天動工的站場有別於其他縣市單一土地權屬案場建置,由本府籌組專家委員會,評選相對具開發能力業者,計畫區域多為私人土地,由業者親自向地主承租土地建立關係,縣府則站在推廣與監督的第三方角色,屬於全國第一例,在無先例可循情形下,從計畫草創時期開始著手,從既有各項資源盤點、整合,到計畫於108年初公告後,歷經專案輔導業者資格篩選、管理契約簽訂;同步進行中央各部會及府內各局處溝通協調,協助專案輔導業者降低行政成本。

「絕非良田種電!」潘孟安指出,農地光電專區是為嚴重地層下陷區進行光電計畫,目前縣定部分有東港、林邊、佳冬、枋寮四鄉鎮中不適宜農業耕種、需要休耕涵養地下水的土地,為避免饋線不足問題,由業者、縣府、台電與地主四方協力採專案集結升壓方式設置太陽光電,呼應未參與98年養水種電之農民的期待,並兼顧國土復育及活化地方產業等效益。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089902

台西綠能專區,漁電共生,光電農棚,綠能專區,地層下陷區,鹽田,農地種電,一般農業區,特定農業區,農業用電,漁業養殖,假農作,真種電,農業大棚,溫室,菇舍,香菇寮,魚電共生,農棚下種電,室內水產養殖,農棚種電,太陽能業者,七股區,自救會,養殖漁業,綠能發電,漁塭,漁塭,寒流,地層下陷,埤塘,非核家園,光電設施,一般農業用地,特地農業區農牧用地,一般農業區,布袋鹽田,通霄魚電共生,綠能專區,光電專區,兆豐農場,營農型,屋頂型太陽能,架高型太陽能,平鋪型太陽能,地面型太陽能,農地太陽能,水面型太陽能,鹽田太陽能,地層下陷區,農業設施太陽能,風力發電,陸地風力發電,離岸風力發電,大型風機,小型發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火力發電,七股鹽田,布袋鹽田,綠能專區,光電專區, 綠能堤防,,養水種電,沼氣發電,洋流發電,水域型太陽能光電,浮動型太陽能光電,滯洪池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