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與挑戰篇》拓展全球綠色貿易商機 國際行銷動能 綠色轉型驗證加持

2020-07-06

 2020/07/01作者:楊悅悅 | 經貿透視雙周刊第546

綠色經濟為全球經濟發展主軸,臺灣企業綠色轉型刻不容緩,經濟部國貿局成立「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協助掌握各國綠色規範及國際大廠綠色採購標準,爭取全球綠色商機。

《趨勢與挑戰篇》拓展全球綠色貿易商機 國際行銷動能 綠色轉型驗證加持.jpg

環保議題推波助瀾,綠色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巴黎氣候協定自2016年起逐步影響產業發展,歐洲更是表達出強烈的企圖心。2019年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提出European Green Deal,目標在2050年使歐洲達到碳中和並於2030年達成減碳至少50%至55%。
為追求永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各國政府也紛紛祭出各項綠色轉型措施及政策,例如禁售燃油車以減少車輛排放、以綠能全面取代燃燒化石燃料火力發電、國際大廠要求供應鏈跟進綠化;歐盟也正研擬對進口產品課徵碳關稅或啟動碳交易平臺。

發展因應策略 臺企轉型刻不容緩
臺灣於2016年起推動產業升級計畫,將永續思維導入經濟活動,創造經濟與環境雙贏,同時也跟隨國際趨勢禁用塑膠微粒並限塑、推動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鼓勵民眾落實綠色生活與消費。種種跡象均顯示以出口為導向的臺灣需更加敏銳,盡早掌握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趨勢並發展因應策略。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發展服務執業會計師李宜樺認為,臺灣企業綠色轉型是刻不容緩並為馬上要做的事,但企業在這條路上的進程會因產業和企業規模而有所不同。以全球評比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來說,全球只有2%的企業可以被評為最高等級,而日月光、台灣大哥大和光寶電子等已與國際企業微軟、Apple並駕齊驅,列於氣候變遷A List (產業領導等級)。

企業綠色轉型 出口生存關鍵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為推動綠色貿易,委由外貿協會執行「綠色貿易推動方案」(以下簡稱綠貿專案),並成立專案辦公室(以下簡稱綠辦)。綠辦指出,臺灣有許多廠商為國際知名大品牌代工,在品牌商要求供應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或碳足跡揭露的趨勢下,為了維持訂單而逐步轉型,在工廠推行創儲能整合利用以符合國際要求。另一方面,各國綠色政策促使綠色產品在政府採購案中占一定比重,臺灣廠商若參與公共工程標案,產品必需有一定的綠色含量。
臺灣企業綠色轉型不易,許多企業不知自己正在做的就是減碳或循環經濟,單純只是為了省錢而汰換為LED燈具、為了省錢而循環用水。李宜樺解釋,其實只要在產品或服務中融入低碳或加入綠色元素,就可以達到地球降溫的效果。

資誠作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合作夥伴首先要掌握企業的運作及商業模式、產品和製程,但企業轉型的關鍵點是讓企業主、高層以及董事會都了解永續轉型的必要性。這是最困難的挑戰,卻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只要有企業領導人的支持,各個部門就會願意投入改變,一同思考如何將綠色元素融入業務、研發、行銷、設計、採購及公關的領域。

企業綠色轉型步驟
一、建立高階管理階層的認知
二、 將綠色轉型寫進企業文化,型塑企業的綠色DNA
三、擬定和思考相關策略
四、規劃行動方案
五、收集和揭露資訊
六、 看見成效,每年評量管理政策和績效並與同業比較

創造產品差異 協助取得綠色驗證
李宜樺舉例,綠色產品的誕生可能是業務從前線帶回的市場動態,轉達客戶的綠色需求,從產品的設計開發就帶入綠色元素。資誠會依據企業的核心能力提供策略性建議和趨勢觀察,若產品屬於B2C面向,低碳環保就可能是足以打動消費者的產品訴求,賦予產品永續小故事,就有可能改變消費行為。
綠辦建議不擅長說故事的廠商可以利用綠色驗證來告訴買主產品有多好,驗證的規範就是產品升級的一個門檻,創造出與同質性產品的差異。在輔導中小企業取得各式驗證過程中,綠辦認為廠商第一個面臨的挑戰就是龐大的改善成本,僅僅是替換成綠色零件或原料就必需投入不少資金,後續驗證也要再花錢。
驗證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先苦後甘的過程,不同產業有不同的驗證規範,驗證過程複雜,申請表格、檢測報告、聲明書又是全英文,讓廠商看了就想打退堂鼓。有些驗證還細分產品類別,廠商連產品適合哪項驗證都搞不清楚,要先寄送產品資料供驗證單位判別後才能拿到驗證規範。
這時已瀕臨放棄的廠商只要一通電話打到綠辦,就可以得到驗證專家協助,擔任廠商和驗證單位之間的橋梁,讓驗證過程順利,解決廠商的不知所措。綠辦解釋辦理驗證雖然初期成本負擔重,但在產品和企業形象加值後,可成為國際市場上的行銷賣點並提升銷售價格,最終打敗對手贏得訂單。

綠色驗證流程
一、 廠商於「產品綠色驗證檢索平臺」填寫「諮詢輔導報名資料」
二、 針對廠商需求給予客製化輔導內容(提供解決方案效益、提供效益分析或導入申請驗證)
三、針對驗證需求導入申請驗證
四、說明規範內容並協助要求項目檢核
五、協助廠商與驗證單位聯繫,遞交申請文件
六、協助文件修改及回覆驗證單位
七、 獲得驗證標章(時間依標章不同,臺灣有驗證單位速度會較快)

啟動綠貿專案 協助拓銷國際市場
除了配合客戶轉型,也有廠商為了拓銷新市場而申請驗證,此時需注意產品是否符合目標市場對於綠色環保法規相關要求,即使是相同的產品拓銷不同的地區也很有可能會需要不同的驗證標章。若廠商想拓銷東南亞市場,綠辦會協助分析申請哪一個驗證較好、費用各是多少、哪一個速度較快、市場上被認可的程度比較高等因素。
全球回收標準GRS與藍天使或新加坡環保標章等都是綠辦目前協助的熱門驗證項目,許多品牌商響應循環經濟要求使用回收原物料,而臺灣很多運動產品相關上游產業的紡織或塑料商就必需拿到相關驗證。
自政府啟動綠貿專案至今已有超過300家廠商接受驗證諮詢輔導,綠辦會全力協助有意申請驗證的廠商導入申請流程,目前取得驗證的廠商外銷商機總計超過2,000萬美元。已有一甲子的三榮橡膠工業在取得美國環保標章FloorScore後,橡膠地板綠建材順利從國內市場拓展到國際市場,進軍歐美及東南亞。

建立國際行銷舞臺 爭取綠色商機
領有綠色標章的廠商也需要行銷國際的舞臺,綠辦以「促使綠色產品成為出口新南向市場的領頭羊」為目標,提供廠商參加臺灣形象展和國際展中的臺灣綠色產品形象館,另外還籌組包含完整上中下游供應鏈廠商的生態圈聯盟深入當地。成果包括廠商於卡達建材展獲得當地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安排實測,有機會進行後續採購;另有廠商獲得世足賽體育場得標商的防火塗裝工程並即將出貨。
此外,綠辦在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印尼及波蘭執行「綠色顧客精耕專案」,聘請當地最接地氣的綠色窗口,在接受臺灣委託企業的特訓後,於3個月內拜訪買主、找商機。對於完全不知該如何切入市場的廠商,綠色窗口可以提供當地競爭產品分析和買主名單,替廠商節省時間篩選出對的聯絡人。經過綠辦第三方公信力的媒合,讓雙方接洽時更加安心。
綠貿專案因在波蘭第二大城克拉科夫與政府從零開始合作「智慧路燈建置示範案」,發現波蘭雖然薪資水平只有臺灣的一半,但人民素質高,工藝技術強且願意接受新資訊,也提供臺灣友善的經貿環境。波蘭因燃煤而空氣汙染嚴重,但領有歐盟永續基金做改善,建議臺商可以以波蘭為據點推動綠色貿易至東歐其他國家。

盡早轉型創新 投放資源做好準備
全球最大零售商Walmart(沃爾瑪)自2011年起要求供應商需依照時程取得碳足跡排放證明才能上架,也有國際品牌訂定規範需向持有無毒化(OEKO-TEX)、回收物料(GRS)或永續來源(FSC)等綠色驗證的供應商採購。綠辦建議廠商應先了解最迫切需要的驗證項目,以及產業將來可能面臨的要求,在技術與製程方面先行調整,盡早轉型或創新,再取得驗證為產品掛保證,同時檢視本身財務狀況,為投資綠色轉型做好準備。
資誠提醒低碳的衝擊可能來自客戶,許多品牌大廠已喊出100%使用再生能源或在2025年達到零碳或負碳排放,甚至銀行對於未善盡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 ESG)責任的企業將不給予貸款,資誠有責任向企業分析不僅是製造,借貸或接單都會受到影響,客戶、銀行和投資者的觀點和意願也皆需納入考慮。
李宜樺建議出口貿易需注意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方向,各國政府會針對SDGs17項大目標投放資源,若發展目標在永續智慧城市,臺灣企業就有提供硬體、軟體、設施服務或工程服務解決方案的機會,可依此重點發展或轉型。

掌握市場脈動 善用資源順利轉型
企業獲得資金和訂單的其中一項關鍵是資訊揭露,減碳量、廢水和廢棄物的回收狀況、每年廢棄物的減量等是否有收集和累積數據提供銀行和客戶參考。大品牌商幾乎都會要求供應商填寫供應鏈調查問卷,如負責任商業聯盟行為準則(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 RBA),若無法呈現相關數據則會面臨失去訂單的危機。
資訊揭露聽起來既專業又複雜, 李宜樺說其實不用太緊張。第一,先檢視內部有沒有節能減碳方針,接下來可以盤點有沒有實際作為,一般企業可能都有實行省電措施,有作為就可以找出過去節能減碳的績效,而這些數據都可以從電力公司標示在每個戶號每期帳單上,以用電量換算的碳排放量作為依據。
政府是綠色經濟的最大推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肯定國際綠色驗證標章對廠商在海外行銷的加分作用,廠商應積極洽詢並善用政府部門所提供的實質支援,也可參考產品綠色驗證檢索平臺的資源自我評估,掌握驗證的規範內容、適用產品、申請流程、申請費用等。
日前金管會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督促金融機構善用影響力投入綠色產業發展,鼓勵金融業放款予綠能科技產業,這是中小企業一定要知道的金融業投資和放款趨勢,為研發、製程、廠房或產線更新尋找資金助力。
貿易趨勢要看終端市場,愈年輕世代愈重視產品的綠色深度,不少專家學者開始提倡循環經濟與共享經濟結合,消費者將從資源的擁有者轉為使用者,降低能源和資源的耗用。除此之外,客戶是綠色轉型最大的動力也是最佳的資源來源,企業應了解客戶的永續願景,調整產品配合客戶。綠色轉型不再只是大企業或有能力再做的事,產品受到消費者和市場的審視只會愈來愈嚴厲,企業一定要在乎市場的變化並保有敏感度。

標章介紹

全球回收標準
GRS Global Recycled Standard
描述再生原料在最終產品的含量,產品至少需含有20%的原材料是由回收纖維組成且100%無汙染。回收纖維應清楚註明為消費前廢料或消費後廢料,以及所占比例。

新加坡環保標章
SGLS Singapore Green Labelling Scheme
為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工業和消費性產品提供背書,在新加坡環境理事會(SEC)的管理推動下,該驗證已跨越23個國家。SEC是全球生態標籤網絡(GEN)成員,GEN允許SGLS的產品被其他成員國接受。

藍天使
Blue Angel

1978年成立的德國環保標章,是世界第一個也是最知名的環保標章之一,依產品類別分為111項產品和服務。近年與中國大陸和日本環保標章執行單位共同簽署合作同意書,相互承認環保標章。

 https://www.trademag.org.tw/page/itemsd/?id=766571&no=21

循環經濟,寶特瓶,地球暖化,綠色生產,生產履歷,環保意識,資源永續,產業危機,升級轉型,紡織科技,傳統產業, 再生膠,供應鏈,廢輪胎,環保署補助,輔助性燃料,綠建材,綠色供應鏈,綠色製程,綠色永續經營,節能減碳政策,環保署空污排放,綠色包裝,綠色標竿,綠色經濟,綠色供應鏈,環保包裝,綠色供應鏈,Reduce,減少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造,共創永續未來,環境共生,永續發展,企業永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節能減廢,循環經濟,綠色製程,永續發展,永續管理,推廣循環經濟,綠色供應鏈,節電,省水,減廢,善用企業資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CO2吸碳量,廢棄物處理,製程改善,節能,減碳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