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田」淹腳目…農委會憑什麼守住最後防線?

2020-07-10

2020-07-10   聯合報 / 記者洪敬浤農地

苗栗已通過16處含淺山的農地變更案,還有上百件申請案待審,在欠缺總量管制下,出現「滿山盡是光電板」的荒謬場景。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布,將修改農地種電的法規,嚴格審查把關。光電板已在全台攻城掠地,農委會的宣布來得有點晚,但遲到總比不到好,生態團體肯定陳主委的決心,但也憂心「有跟經濟部講好了嗎?」萬一2025年再生能源的目標告急,農委會能守得住最後防線嗎?

相較於燃煤等發電方式,太陽光電是乾淨的環保綠能,然而在欠缺生態、環境考慮,又沒有總量管制的審查機制下,光電板成為入侵自然環境的巨獸,幾乎是可預見的結果。無怪乎生態保育界站出來,直言「光電是好的」,但種在錯的地方會帶來生態浩劫。

「光電田」淹腳目…農委會憑什麼守住最後防線?.png

光電開發主旋律 生態「可割可棄」

以2公頃以下的農地變更案為例,目前交給各地方政府審查,多個縣市政府承辦人員都說,小面積農地變更案的審查過程,幾乎沒有環境、生態等層面的把關。有官員委婉說「依照環評規定處理」,但依法2公頃以下多數免環評,在光電開發的主旋律下,石虎、水鳥、農地或環境都「可割可棄」,沒有發聲的機會。

以苗栗為例,目前已通過16處含淺山的農地變更案,還有上百件申請案待審,總面積超過100公頃;原以為小面積種電影響小,不會造成環境衝擊,但在欠缺總量管制下,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滿山盡是光電板」的荒謬場景。

七股推魚電共生 衝擊候鳥熱區

這類的問題不斷重演,七股魚塭在推動魚電共生時,同樣欠缺環境與生態審核。這裡是候鳥的生態熱區,光電板架設後,黑面琵鷺還來不來?養殖租戶的權益、魚塭產量衝擊等都有爭議。地球公民基金會提出了「環社檢核」機制,經濟部目前仍未正式公告,而且就算公告,經濟部球員兼裁判,這套環社檢核機制如何昭公信,也有待檢驗。

三年多前政府推動前瞻水環境建設時,把都市河川改造成燈光美、氣氛佳的水泥溝渠,自然野溪也變成「孔固力」,號稱前瞻建設卻成了「毀溪滅河」的殺手。經過景觀、生態界大力疾呼,才建立起生態檢核、公民參與等機制。

綠能成主流 亂象已現才閃黃燈

農委會加嚴農地種電的審查標準,2公頃以上的農地變更案由中央審查,2公頃以下僅限於被其他用地包圍的零星農地,新制不溯及既往;以小面積申請案為例,近2年地方已核准432公頃、審查中的1713公頃,總計2145公頃農地恐怕都成為「光電田」。

蔡政府已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的目標,太陽光電要負擔20GW,地面型分配到14GW,初估要有1.4萬公頃的光電面積。然而能源局盤點的潛力面積不到1萬公頃,要達標難度不小。

諷刺的是,在經濟部主導綠能開發之後,農委會一路配合修改規定開綠燈,如今亂象已現才開始閃黃燈,不僅察覺的敏感度太差,也沒有說清楚往後種電的環評、環社檢核機制要怎麼運用。未來能否真的有心阻擋不當的綠能開發壓力,仍有待觀察。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8/4692364

太陽能板,造成鎘汙染,太陽能板光害,電磁波,噪音,太陽能板損壞,清洗太陽能板,汙染水源,回饋金,假耕作,真種電,農地種電,光電黑木耳,光電雞舍,綠電政策,屋頂租金,農地種電,海水倒灌,鹽化地,地層下陷區,光電咖啡,光電菇舍,綠能溫室,綠能菇舍,雞棚,鹽化農地,台西綠能專區,七股鹽田,布袋太陽能,綠能專區,光電專區,屋頂型太陽能,架高型太陽能,平鋪型太陽能,地面型太陽能,農地太陽能,水面型太陽能,鹽田太陽能,地層下陷區,農業設施太陽能,風力發電,陸地風力發電,離岸風力發電,大型風機,小型發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火力發電,七股鹽田,布袋鹽田,綠能專區,光電專區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