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歐盟推碳邊境稅

2021-07-13

工商時報 陳穎芃 2021.07.04

今年5月俄鋁(Rusal)宣布將分拆旗下高碳資產成為獨立公司,而俄鋁也將更名為「AL+」專攻低碳事業,此舉引起國際關注,也在俄羅斯掀起一波重工業資產分拆潮,因為俄羅斯即將成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的主要受害者。

歐盟預定7月14日提案,針對進口到歐盟的鋼鐵、水泥、鋁等高汙染產品課徵碳邊境稅,要求海外業者比照歐盟境內實施的碳交易制度來負擔排碳稅。歐盟一方面藉由新制度避免業者將高汙染生產線移至海外,再將產品進口到歐盟以規避排碳稅;另一方面也希望率領全球加強對抗氣候變遷。

根據歐盟提出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凡是進口產品至歐盟的海外業者都必須依生產過程排碳量向歐盟購買憑證,平均每公噸排碳量需要購買一張憑證,而憑證價格比照歐盟境內實施的碳交易市場報價。每年5月業者必須向歐盟提報前一年度的產品排碳量及憑證數量。

新制度最快2023上路

歐盟預計這項新制度最快在2023年上路,初期將實施為期三年的過渡期,率先針對鋼鐵、鋁、水泥、肥料等四大高汙染重工業課徵碳邊境稅。2026年起歐盟將全面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屆時將逐步涵蓋更多產業。

根據歐盟提案,歐盟將成立新的主管機關負責核發排碳憑證,而海外業者也需要為此聘請專業機構估算各項產品的排碳量。歐盟官員預期全球將因此興起另一個新產業,那就是專門為企業估算產品排碳量的顧問公司。

歐盟執委會目前正在草擬法案,預計7月提出後將在27個會員國之間展開協商,最終須由會員國及歐洲議會表決通過才能完成立法。歐盟會員國已在去年高峰會上表達支持,且今年初也獲得歐洲議會背書,但歐盟業界仍有反對意見。

專家:恐造成貿易問題

儘管這項提案的目的是保護歐盟業者,讓海外業者承擔相同的排碳稅,但因碳邊境稅的課徵對象鎖定供應鏈上游的進口產品,使不少業者抱怨法規有漏洞。以鋁業為例,新法將針對進口鋁板課徵碳邊境稅,但鋁罐或鋁製汽車零件則排除在外。

歐洲鋁業協會公關經理馬尼格拉希(Emanuele Manigrassi)表示:「我們不想加入,因為就我們所知這項法規行不通。」他認為新法只會讓海外業者將鋁製成品出口到歐盟來逃避碳邊境稅。

經濟學家也認為海外業者只需要將高汙染產品賣到別國,保留低汙染產品出口至歐盟就能應付新法規,對於全球減碳目標沒有太大助益。布魯塞爾智庫Bruegel經濟學家柴克曼(Georg Zachmann)表示:「新法規很可能造成貿易偏差,讓全球貿易衍生更複雜的問題,就像打地鼠遊戲一樣。」

歐盟趕在今年11月蘇格蘭舉行的全球氣候高峰會前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是希望率領全球落實巴黎氣候協定設下的目標。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認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在適當情況下若法規設計得宜,有助強化氣候對策。」

然而,歐盟碳邊境稅提出的時間點正值歐洲碳交易價格創新高之際,引來開發中國家抗議新制度違反巴黎氣候協定,因為貧窮國家理應負擔較少排碳成本。今年初歐盟碳交易價格約在每公噸30歐元,如今已突破50歐元(約56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https://ctee.com.tw/bookstore/world-news/481550.html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