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興/加速減碳 維持經濟競爭力

2021-09-02

2021-08-10聯合報 / 陳松興/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歐盟

鄭州的超大水災及全球接二連三的極端氣候事件,像是大地再三的警告,如果人類無法加速轉型綠色經濟减緩地球升溫,生態的惡化將可能無法逆轉,人類及其他物種的生存也將備受威脅。

一五年的「巴黎氣候協定」目前獲得到全球一九七個國家支持,各國承諾共同承擔减少溫室氣體排放責任,减緩暖化速度並進行必要調適,本世紀全球溫升以「不超過」工業化前二攝氏度爲上限,不超過一點五攝氏度爲目標。

各國近年致力發展綠色科技,再生能源成本也大幅下降,二○五○年前達成全球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不再遙不可及。大國如今的政策重點不再是逃避短期减碳經濟成本,而是爭取「綠色經濟」的規則制定權,提升長期競爭力。

歐盟爲例,由於數位經濟發展落於美、中之後,積極减碳同時發展綠色經濟則可提升競爭力,在七月中提出比原减碳承諾更積極的計畫,二年的碳排放量將在較一九九年的基礎减少百分之五十五,也就是未來九年再減少百分之三十一。

歐盟加速减碳的主要措施包括:二三五年停止新內燃機汽車銷售、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低碳替代能源十年免稅、能源效率則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六。最值得重視的是,歐盟爲防止企業轉移生産到减碳不力的非歐盟國家,也爲增加轉型綠色經濟所需財源,將對進口産品實施「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也就是所謂的「碳關稅」。初期適用於鋼鐵、水泥、化肥、鋁和發電五項高碳産業,二二六年將檢討是否適用到其他産業。

爲彌補政府財政的不足,歐盟還制定永續分類及相關授權的一系列法令,引導市場資金投入永續的經濟活動。例如,企業和金融市場參與者需具體揭露經濟活動有關的减碳,及防範不符標準活動進行漂綠的指令等等。

綠色新政是美國政府當前施政核心,正協調G20成員在十一月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召開前,就加速减碳及煤碳發電退場達成共識。碳關稅作爲財源的可行性還在討論,但國會已經提出法案。金融市場就投資綠色建設具有效率,除既有揭露氣候風險之外,目前並提出法規防止投資基金漂綠。

台灣是高排碳國,火力發電超過八成,燃煤、燃氣分別約百分之四十四及三十七,再生能源僅占百分之五點三九。鑒於國際將不再容忍高排碳國家搭便車,台灣亮麗出口數據背後的碳足跡,終究有其成本,下定决心加速能源結構調整,整體規畫落實綠色經濟,台灣經濟競爭力才能持續。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39/5662415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