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疫情變數 風電燒腦又燒錢

2021-09-28

2021-09-28 工商時報 邱琮皓,馮建棨,郭建志

雲林外海,箔子寮港外海10公里處,允能風場有八座風機矗立海面上,但停泊在塔台附近工作船許久沒有動工跡象。沒錯,這是今年每家風場海上工程的景象,有的進度落後4~5成。離岸風電迎來近兆投資商機,卻被疫情打亂併網期程,國產化又屢傳跳票,投資成本超支,可說燒腦又燒錢。

今年6月,達德宣告旗下允能風場受疫情影響「有破產危機」,母公司無法注資其資金缺口,釋出股權引進新投資股東法商道達爾,一度讓外界震驚。其實,允能破產危機不過是今年風電商遭逢疫情逆風的縮影。

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指出,很多不可抗力,造成現實成本增加,例如去年和今年都遭逢新冠疫情襲擊,這是國際性問題,不論外籍焊工,風機技術人員,都被卡在境外。「我們想要申請一艘船的船員進來都很困難,更別說要好幾艘的船員同時到位施工。」沃旭總經理汪欣潔也很無奈,她坦言「今年要順利達標併網非常困難」。

今年離岸風電應商轉容量累計為933MW,不只允能、台電一期提出展延一年,明年之後併網風場也面臨展延。中秋過後海象不穩,工期進度落後約46%的允能風場,推遲後再延後,經濟部樂觀預期年底將有429MW併聯,恐會跳票。

除了疫情,國產化卡卡也影響風電期程。CIP在彰化風場水下建設承包商世紀鋼鐵,因鋼料自製能力無法到位,下單韓商進口46套Jacket,準備在台組裝,被視為「國產化夢碎」,經濟部雖同意世紀鋼進口前八座水下基礎,但後續的尚未允許進口半成品加工。

世紀鋼情況不是唯一。早先,沃旭能源委託興達海基製作水下基礎轉接段,都出現焊裂現象,不但工程延誤,更傳出沃旭要砍單轉向韓國採購,最終決定今年興達海基做出完整六支,經濟部也有條件同意沃旭先向國外緊急採購。

從CIP及沃旭案例可見,這只是風電國產化的冰山一角,台灣風電供應鏈還沒準備好,開發商有無為了搶標先承諾國產化,遇到困難卻要政府收拾善後?引發質疑。

國產化政策屢遭挑戰,疫情致開發進度落後等變數,加添開發商財務壓力,學者擔心銀行放款風險也增加,是否會淪為外商金錢遊戲?

2021年離岸風電完成逾2,500億元鉅額聯貸,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張四立憂心說,這是「無追索權專案融資」,國銀給資金,國外開發商拿開發權,過程中釋股,最後操作、維修轉手他人,但在台提供電力20年,誰來承擔財務風險?加上政府要出面做信用擔保,衍生的風險令人捏把冷汗。

在淨零碳排趨勢下,各國競速建置再生能源,至2025年我離岸風電估每年可提供212.5億度潔淨電力,減少冬季空污,且年減碳排逾千萬噸。惟風電能否迎「風」起飛,關鍵是政府必先搬走路障、祛除疑慮,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時報資訊)

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10928S487229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