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因應歐盟CBAM? 台達電、中鋼這麼做

2021-10-18

2021-10-15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即時報導

今年7月,歐盟正式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未來將針對未遵守歐盟碳排放規定的進口產品徵稅,引起各國關注。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今(15)日表示,由於我國依賴出口甚重,需即時做出因應,包括企業短期內應具備揭示產品碳含量,以及申報程序的能力,政府也應有效建立碳定價制度,以進一步幫助企業未來出口的成本負擔。

溫麗琪指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的環境政策已從排放管制手段,來到經濟誘因手段,從各國陸續建置控制總量的排放交易市場,進一步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來促使國際市場的公平負擔,也正促使各國政府和企業開始著手明確計算市場轉型需求的預算,投入永續經濟活動。溫麗琪強調,台灣不能置身事外,應正視所謂的「綠色競爭力」。

近來各國紛紛提出綠色新政,也準備祭出新的綠色經濟手段,面對來自國際供應鏈的減碳壓力,中經院今(15)日舉辦「企業如何因應國際綠色新政趨勢」論壇,標竿企業中鋼2002、台達電2308並受邀分享其作法,並提出對政府的建言。

中鋼總經理王錫欽指出,目前評估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對中鋼的影響不大,因為中鋼直接銷售到歐盟的產品僅約3%,且CBAM在進口產品所需繳交排放憑證的計算上,沿用了碳排放交易的免費配額扣減機制,並非排多少即需繳多少,再加上中鋼也已大量採用BTA先進節能減碳技術,使產品碳排量低於歐洲鋼廠平均值。

此外,王錫欽還提到,中鋼更規劃今年底完成產品與製程碳排放量管理系統,能經夠精準計算每個製程、產品、訂單的碳排量,以作為申報產品碳足跡的依據,並盤查出碳排量偏高的製程與產品。

王錫欽建議政府應即早開始輔導廠商建立產品碳排放量的盤查能力,以通過查驗機構的驗證,並進一步簽訂多邊認證協定,使國內驗證機構機制能與國際接軌,特別是可與CBAM接軌的憑證交易及抵換機制。

台達電子經理許惠卿則是建議政府,可將出口產品碳費留在台灣,作為氣候變遷調適基金。而台達電作為國內首家執行碳定價的企業,對於中小企業的建議又是如何?許惠卿指出,關於碳定價可以參考企業所在地,搭配當地國家法規來訂定,並由公司提出一筆減碳費用,以達到節能的核心精神。

此外,許惠卿也分享,台達電遍佈全球40多個國家,共100多個營運據點,都將於2030年前使用100%再生電力。至於台達電的節能減碳則有三大策略,分別是:自主節能減碳、廠區自建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及直購綠電與購買憑證,且台達電還是台灣首家承諾2030年達到RE100目標與碳中和的科技業者。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819712?from=edn_catenewest_story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