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減碳腳步加快 環團籲匡列「氣候前瞻基礎建設」預算

2021-10-25

2021-10-21 聯合報 / 記者吳姿賢/台北即時報導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及淨零碳排議題近年逐漸受到重視,多個環團今天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指出,歐盟預算編列有四分之一為氣候預算,反觀台灣2022年甚至還編列16億元以上用在化石燃料、住商節電預算也不足,這些都與強化氣候行動背道而馳,呼籲立法院預算會期應研擬匡列「氣候前瞻基礎建設」預算。

國發會日前表態最快今年底前會公布淨零路徑圖,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若要推動落實減碳路徑圖就該有充足預算支持,但盤點發現台灣這幾年用在溫室氣體減量預算合計約25億元,溫室氣體減量基金規模也削減,大談減碳卻沒有相對應的財務支持,跟強化氣候行動是背道而馳,2022年政府預算書還編列16億元以上補助化石燃料,應盡速推動改革。

趙家緯指出,立法院預算審查時應該審慎檢討化石燃料補貼,台電盈餘要履行節電義務、支持縣市住商節電,歐盟預算編列強調四分之一為氣候預算,台灣也應該推動,才能加速氣候行動。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說,歐盟碳關稅實施後,除了排碳大戶以外,台灣中小企業也可能受嚴重衝擊,未來面臨轉型甚至關廠時將損及相當多勞工權益,政府應建立跨部會公正轉型小組,研究各國公正轉型案例,啟動台灣本土相關衝擊影響評估並提出因應方案,先前勞動部提及會負責未來氣候變遷影響下的勞工就業平台,但還是沒有更具體的公正轉型主責機關。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表示,巴黎協定重要精神是每個國家、個人或團體都有減碳責任,每個人都不應該被落下或受到忽視,減碳過程可能產生氣候受害者,政府研擬氣候變遷減碳相關政策時,不管調適或減緩措施,氣候資金不該只用在國家重大措施,還要普及到一般住民,才能扭轉氣候受害者的命運。

環境正義基金會專案主任葉于瑄說,台灣關注減碳議題都著重在產業要跟上國際競爭力,但其實正是這些企業導致民眾面臨高碳排,排碳大戶在轉型時也要負起更多責任;極端氣候導致全球每分鐘都有人因為洪患或旱災受害,台灣減碳腳步一定要加快,無法置身事外。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832979?from=ddd-umaylikenews_ch2_story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