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碳關稅、碳中和政策趨勢,台塑集團啟動產品低碳、資源循環、綠能三策略

2021-10-26

台塑集團啟動:低碳、資源循環、綠能

工商時報彭暄貽 2021.10.09

呼應碳關稅、碳中和政策趨勢,台塑集團啟動產品低碳、資源循環、綠能三策略

2023年歐盟將徵收碳關稅,2050年大陸等多國目標實現碳中和,雖然台塑、南亞、台化銷售歐盟佔比僅0.8%~1.38%,身為台灣石化龍頭,且於中美兩大經濟體具石化生產基地,台塑企業率先表態宣示將加速推展產品低碳、資源循環及綠能布建三策略,凝聚下一新階段的轉型升級。

南亞推動廢棄物資源化,化纖製品已透過回收寶特瓶取代原生聚酯粒,碳排放量可少84%;2021年估使用回收寶特瓶113億支,可少碳排放26.6萬噸/年,相當68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另,離型膜客戶使用後原須以廢棄物進行處理,現由南亞進行回收再利用,目前已建置回收處理量7,200噸/年之設備。

碳捕捉資源化部分,南亞EG廠生產過程中產生之二氧化碳,透過碳捕捉技術並提供下游廠商生產醋酸及液態二氧化碳,目前每年可減少10萬噸碳排放量,後續規劃再減少28萬噸/年的碳排放量。

台化塑膠部廠內下腳品100%回收再利用、海廢回收生產耐隆6產品,及百分之五十的環保紗產能。台化預計2022年底前,耐隆6回收產量15,000噸/年(其中100%海廢回收11,760噸/年),佔比12%;另,塑膠部2030年底前,開發含30~85%PCR規格塑膠產品,產量78,000噸/年,佔比10%。

台塑攜手紙尿褲製造商及回收廠商,推動易回收之廢棄紙尿褲再利用,回收後SAP可應用於廢水處理及農用保水劑。台塑還獲經濟部補助「煙道氣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創新研發計畫,預定下半年在仁武廠建置運轉;宣示2025年起停止供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PP民生用料將採可分解原料支援。

AI助力節能減排強化效果,投資再生能源版圖

台塑集團近年積極推展AI應用,導入AI及數位轉型技術,除強化工安、成本管控外,更透過製程最佳化,減少原料及能源耗用,從源頭降低碳排。搭配投資再生能源,在日照充足之嘉義、新港、麥寮廠區等廠房屋頂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自發自用,及建置風力發電,藉由綠電使用達減排目標。

台塑集團除長期耕耘鋰電池相關供應鏈一貫布局、推動集團相關廠區之太陽光電系統投資,台塑還在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打造年產量12萬片的染敏電池小型試量產線;仁武廠建置年產100萬片染料敏化電池廠,預計2022年完成。

另由麥寮汽電與日商台灣豐田通商合作,出任開發單位,合資推動「麥寮風力發電機組」,在六輕建置6支風機,單支發電容量4.2MW(百萬瓦),加計基礎開發,總投資額約15~20億元。

台塑集團已建置完成3.3MW太陽能裝置,包括在仁武廠區設太陽能裝置456KW,林園廠區設太陽能裝置417K;有1MW裝置進行中。其中,台化新港廠2018年就完成1500kWp太陽能光電系統設置,每年平均發電199萬度電,達到電力自發自用效果,每年可減少1013噸碳排量(等同2.6座大安森林公園),未來還在再增建340kWp的太陽能系統。

南亞新港廠區已有一太陽能發電裝置建置中,麥寮資源回收廠區也規劃將建置建置太陽能發電裝置;另請南亞光電協助,在嘉義、新港地區加速評估建置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裝置。

https://ctee.com.tw/news/industry/529538.html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