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張安平:不跟著減碳的只好出局

2021-11-01

2021-10-31  聯合報 / 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

企業對碳中和目標普遍有焦慮感,生產水泥的台泥力拚製程減碳,董事長張安平證實,已在九月的供應商大會明確告知供應鏈夥伴,必須一起努力達成二○五○年碳中和目標,台泥的供應商必須開始盤點碳足跡,想方設法減碳。張安平說,這是玩真的,接下來台泥寧可選擇價格貴一點、碳足跡少一點的料源,不跟著減碳的只好出局。

「坦白講,水泥業無法做到淨零碳排,但要窮盡各種可能來做」,張安平說,水泥被視為高耗能、高碳排產業,卻是人類必需品、文明的黏著劑;而水泥製程須長時間加熱,現在的技術做不到碳中和,只能盡量平衡。但他強調,台泥已承諾二年減碳三成、二年預拌混凝土達到零碳排。

張安平四年前掌舵台泥這家七十五歲老企業,定調朝能源集團方向大轉型,要從最「灰」的水泥業過渡到最「綠」的綠能產業。他說,未來是能源時代,台泥戰略是要打國際盃,網羅全球高端研發人才解決能源困境。

張安平說,碳中和是唯一的路,不只台泥要做,跟台泥做生意的供應商也要一起行動。所以他在九月的供應商大會中宣示,兩岸的供應商都必須展開碳足跡盤查,知道排碳量並減碳,台泥很願意幫忙有困難的供應商。

他預言,碳中和過程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企業若不設法在製程減碳,光靠買碳權來抵排碳,很快就吃不消。歐洲一噸碳權已漲破六十歐元,逾新台幣二千四百元,等於一噸水泥的售價,「水泥廠根本不必玩了」。台泥在葡萄牙的水泥廠五年來已減碳百分之卅,要挑戰百分之四十就很困難,要再想方法克服。

環保署訂碳價準備向排碳大戶課徵,張安平認為只對了一半,只徵碳費無助落實減碳,最好是像歐盟、大陸實施碳交易,讓投資減碳的企業能賣出碳權,有收入研發更多減碳技術,也督促不減碳的企業跟進,否則將被淘汰。

https://udn.com/news/story/122538/585569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