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 台灣科技業新挑戰

2021-11-04

工商時報 陳碧芬 2021.11.04

儘管台灣製造業在疫情期間有堅韌的表現,但國際間淨零碳排趨勢方興未艾,也將對產業發展帶來新挑戰。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3日提醒,各國競推碳稅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高科技產品恐成為下一波對象,包括半導體、面板、資通訊、材料等產品輸出最快兩、三年內就將遇到「碳關稅」的風險。

工研院「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3日起連續12天實體加線上舉行,首日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長蘇孟宗以「淨零永續,全球價值鏈重組大趨勢」為主題,建議台灣製造廠應捨去傳統代工「顧客至上」的思維,從供應鏈的角度提出典範作法,同時加速「綠色轉型」布局,發展低碳生產轉型並擴大綠色能源供給。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因應氣候變遷威脅,歐盟乃至各國政府紛紛提出中長期減碳願景,並欲擬徵收碳關稅,對仰賴出口的台灣產業造成龐大壓力;加以科技大廠紛紛提高減碳方案,加速全球供應鏈去碳化的進程,業界正面臨低碳轉型風險。

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表示,在全球供應鏈分工下,產品在開採─製造─使用─廢棄處理等各生命周期階段的排放,大多在不同國家發生。

為了邁向共同的淨零願景,需要串聯起供應鏈上下游和使用端,以零廢棄、零排放為目標,整體檢視落實資源循環的機會,藉由減少能資源耗用來創造減碳效益。

他認為,在CC4CC(共解氣候危機)框架下,台灣產業可和國際品牌和供應鏈進行以減碳為目標的對話,共同推動促進資源循環的生產和消費。

https://ctee.com.tw/news/policy/542799.html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