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關稅課徵在即 專家示警製造業成本、出口競爭力拉警報

2021-11-10
  • DIGITIMES 廖家宜 2021-06-29

隨著歐盟開徵碳關稅在即,專家也示警未來恐加重製造業成本負擔。

全球持續關注零碳排發展動向,當中最為積極的歐盟已宣示將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並透過開徵碳關稅控制進口貨品的碳足跡,產業估歐盟大抵會在2021年釋出碳關稅最新細節,而隨著歐盟開徵碳關稅在即,專家也示警未來恐加重製造業成本負擔,建議企業應及早提出策略應對,並針對碳排放成本衝擊進行壓力測試。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20215月在夏威夷觀測站測得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419ppm已來到歷史新高,儘管全球早在過去便致力降低碳排放,但眼見每年二氧化碳濃度節節攀升,即便疫情封城也不見下降,顯然對減緩暖化影響微乎其微,這也變相說明過去全球過去所採行的減碳策略宣告失敗,未來全球面對減碳議題,勢必將以更具強制性的力道來推動與落實,此也將為企業營運方向帶來新的挑戰與觀察重點。

加速低碳轉型已是國際重要趨勢與共識,對此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祕書長范良棟表示,目前全球已超過120個國家、逾500個城市宣示加入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當中尤以歐盟最為積極,並表示要在2030年率先達到減量5成,並透過課徵碳關稅控制由國外進口商品碳足跡,此對以外銷出口為主的台灣製造業來說,勢必會帶來影響與衝擊,據悉,歐盟將會優先針對高耗能產品,因此其中像是鋼鐵、水泥、石化、造紙及機械產業等都會受到影響。

而范良棟也提到,預期歐盟2021年將會公布最新碳關稅細節,提醒與歐盟市場往來密切的製造業需提早因應。畢竟台灣是國際供應鏈相當重要的一環,加上對外貿易是其命脈,一旦製造業無法符合規範,屆時如若被課徵關稅,恐增加貿易成本,將對台灣外銷競爭力造成影響。特別是已為台灣第三大兆元產業的機械業來說,本就因匯率與FTA處境艱難,如今加上碳關稅,可謂腹背受敵,雪上加霜。

而隨著全球即將落實更具強制力的零碳排政策,對於碳排大戶製造業來說,未來則需注意企業在擬定營運策略時也需納入碳中和相關考量。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表示,在各種減少碳排的策略中,碳定價(carbon pricing)是減碳重要拉力,但此對企業來說是一體兩面的,壞處是會加重企業成本負擔,但好處是讓企業產生動力,更積極落實減碳。

值得注意的是,當全球進入減碳大作戰,未來企業對於碳權抵換(carbon offset)的需求恐大幅增加,此也將導致碳權價格將會增加至50~100美元,也就是說企業碳抵換成本預估將比目前增加10倍之多。所謂碳權抵換是由一些組織投資於減碳專案,然後將減碳額提供給有意抵消因活動而排放碳的消費者。

李堅明觀察,未來此難免會對企業營運成本產生衝擊,因此建議企業應及早針對碳排放成本衝擊進行壓力測試,此更是現階段企業落實ESG的重要課題,並進一步指出,未來全球或將強制相關單位必須揭露氣候相關財務風險,甚至在2025年前,全球可能會因此產生新的會計價值典範改變,也就是說,在會計要求上,企業必須要揭露氣候變遷對相關財務所造成的衝擊影響。

此外,李堅明也點出面對零碳排趨勢,從企業角度來看,未來則將面臨雙軌壓力,一是來自國際上具有強制性的政策實施,如碳定價、碳邊境稅等,其次則是來自供應鏈管理,包括自願性的碳揭露,或是遵循國際倡議如RE100EE100EV100等,以及落實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CFD)等,這些都是未來企業在經營決策過程中,需及早思考如何因應的重要發展趨勢。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10&id=0000613828_9u49k6lv1vz5cz94lltdy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