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減排45%碳排也要入法?學者:可以的話最好

2021-11-17

2021/11/17 中時 林良齊

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遷會議(COP 26)近日剛結束,會中通過「格拉斯哥氣候協議」,並呼籲2030年碳排應較2010年減少45%,中研院氣候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說,「如果可以(2030減排45%入法)的話最好」,但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路徑調整,但如果做不到的話,又要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難度就會提高,如果真的無法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可能就要承擔經濟損失。

依現行我國現行排碳路俓規劃,2020年要減排基準年2005年的2%,2030年要減排基準年的20%,2050年則要減排50%,但已遠遠跟不上國際疾呼要在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說,台灣過去因為非為聯合國會員國等原因,少了國際壓力,因而在氣候治理遲滯20多年,但近期受到歐盟碳邊境稅等原因,需要加速氣候治理,如何從遲滯到加速十分重要。他提及,國際普遍提到要在2050達成淨零碳排、2030年的碳排減至45%至50%之間,而2030年如何達到減排45%,要加深加速加廣推動。

周桂田指出,現行我國減排期程,面對國際目標2030年的45%仍有一段距離,除了要修正溫管法外,更要納入包括碳稅、能源稅等議題。

許晃雄說,雖然各國減排並未具體承諾減排,但台灣也不能因此鬆懈,如2030年減排45%的目標要如何達到,應要加深加速加廣推動,我們的時間更少;他也說,隨著暖化的衝擊,在最嚴重的情境之下,夏天恐達7個月,2060年後沒有冬天,而全球每增加1C、增加7%的降雨強度,依我國科技部相關研究評估,每上升1C、我國極端降雨會增加11%至12%,且未降雨天數會越來越多,下雨強度變強。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提及,此次也提到有市場與非市場的合作機制,市場機制為國際碳交易市場,非市場部分尚未確定,待明年繼續討論,但由於國際碳交易市場為聯合國主導,我國勢必難以加入,必須要思考如加入歐盟的碳交易市場等方式。

蕭代基也說,如果把碳費用每公噸100元試算,則電費約每度增加0.05元、汽油每公升約增加0.226元,民眾是感覺不到的。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1117003087-260405?chdtv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