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通膨來襲?專家:減碳熱將釀短期物價壓力

2021-11-29

MoneyDJ新聞 2021-11-25  記者 陳苓 報導

供應鏈打結並非通膨居高不下的唯一因素,專家認為,減碳熱將產生「綠色通膨」(en-flation),企業轉型的相關成本,會在短期內帶來價格壓力。

CNNBusiness 23日報導,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首席全球策略師Seema Shah報告指出,投資人力挺採行ESG永續投資(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的公司,卻忽略了全球經濟「綠化」(greenification)對通膨的影響。她稱此種現象為「綠色通膨」,相信大企業和政府日益關注清淨環境,短期內將有通膨壓力。

Shah表示,首先,碳權成本上揚,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碳權是企業購買的碳排放權利,可以抵消公司製造的廢氣。再來,倘若業者無法達成聯合國(UN)的氣候目標,也許需要繳交罰款,有些公司可能會漲價以維持利潤。此外,公司轉型成更環保的營運模式,可能須支付更高的勞力、資本開支和其他費用。由此可見,綠色貨幣政策可能會讓市場在短期內看到較多的慘綠盤面。

Shah說:「必須有人吞下這些成本,不是消費者、就是企業」。

Nordea Asset Management資深總經策略師Sebastien Galy也認為,ESG成本的整合、原油和天然供給吃緊,未來十年的通膨展望應該會維持高檔。

MoneyDJ iQuote報價顯示,追蹤碳權期貨的「KraneShares Global Carbon ETF」(代號KRBN.US),24日下跌0.34%、收在46.30美元。和去年12月31日收盤價的24.63美元相比,今年來KRBN井噴88%。

長期以來,各國一直為了跨境的碳權交易規則爭執不休。11月13日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國際終於就此達成協議,將為全球碳權交易注入強心針。

華爾街日報11月14日報導,碳交易協定是COP26會議的最具體成果之一,幾乎全球各國都贊同打造初步規則,讓政府和企業能創造、估算、交換碳權,並透過全球交易系統降低碳的淨排放。

此一協定意在建立全球通行的聯合國(UN)認可碳權。碳權標準化之後,政府可以進入監管的碳權市場與非正式的碳權市場。一國若未能達到向聯合國承諾的減排目標,可以在碳權市場購買碳額度補足缺額。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Association)總裁Dirk Forrister指出,碳權計算方式的不確定性,壓抑了市場的擴張步伐,格拉斯哥市場框架將釋出新一波投資浪潮,企業可以使用新的交易工具。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eba4bb92-f3c8-4871-8041-bfb7a7cbaba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