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話題/從零排碳看綠能發展

2021-12-03

2021-11-29 經濟日報 / 佘通權(中華工商研究院副教授)氣候變遷

今年冬天歐洲與亞洲特別冷,中國大陸為為響應國家「能耗雙控」的號召,各地紛紛傳出「開三停四」的限電的措施,甚至要求工廠全面停工,以達成減碳的目標;同時也帶動天然氣價格飆漲、嚴冬即將來臨之際,許多民眾將改用燃油取暖,致使燃油發電成本上升,台商為避免不斷電,雖自備發電機設備,但發電機所使用的煤油成本,也會水漲船高。

正當全大陸一面厲行節能省碳,卻也一面趕製出口訂單時,偏偏碰到煤價居高不下,這對以火力發電占電力供應近七成的中國大陸來說,發電愈多虧愈多,自然影響電廠供電意願,所謂「缺電比缺料還可怕」,若供電狀況持續不穩,將打亂供應鏈的節奏,還會影響客戶的供貨與交期。

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最重要目標,就是到本世紀中葉,確保全球碳中和,歐洲國家目前減碳走在最前面,訂出高目標,歐盟計畫到2050年時要達到淨零碳排;美中在聯合國氣候峰會落幕前夕,罕見地發布聯合聲明,將攜手合作對抗氣候變遷,並在未來十年加強合作減緩全球暖化,這對「節能減排」猶如注入一股強心針。

政府原計畫在2025年時達成天然氣發電占50%、燃煤占30%、綠能占20%的配比,但去年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發電實際發電量合計不到6%,再生能源,看天吃飯,發電量少,不可能在未來三年內達到20%的目標。

其次,台灣沒有天然資源,天然氣全部仰賴進口,遇天候不佳,供氣便會中斷;況且,天然氣儲存時間短,目前煤與氣成本雙高,未來電價勢必漲聲響起,若外加原物料與運價飆漲,企業痛苦指數上升。

特別是燒煤所帶來的空汙,使得PM2.5升高,肺線癌患者增加,非核家園未見其利,人民健康先受其害。

台灣並不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方,表面上沒有遵守的義務,天然氣及燒煤,都會排碳,甚至天然氣在生產過程中還會排放甲烷,含碳量更高,世界排碳總量,台灣排名第20名,若未來火力發電比重逐年增加排碳量,小則要求揭示產品碳足跡,須購買碳權補足,重則會被課徵碳排放關稅,這對以出口為導向的我國極為不利。

全世界最重要的ICT產業都在台灣,當台灣電子公司的大買主,如蘋果、Google、亞馬遜等,皆積極響應淨零時,台灣不可能置身於外,應及早超前部署,否則未來出口必受抵制。

815全台大停電殷鑑未遠,站在廠商的立場,最擔憂的是否會缺電,或高電價的問題。

「核電」不排碳,被國際認定為綠能,是最乾淨又是最便宜的能源,蔡總統認為核四位於地震斷層帶上,危險性高,但日本福島已發生過核災,目前仍在原斷層帶上重啟核電;COP26會議之後,英法兩國為達到淨零排放的碳排目標,也開始要蓋新核電廠,主要是因為核電廠能提供大量低碳電力,台灣四座核電廠發電量共27%(核一二三共18%、核四9%),放著核電不用,不僅浪費鉅額投資成本,也不能有效解決缺電的問題。

氣候變遷已不只是人類生存保衛戰,更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RCEP即將上路,台灣傳統製造業外銷產品多半未簽定FTA,形成關稅壁壘,未來若未達零碳排還要加徵邊境碳稅,廠商營運成本勢必雪上加霜。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925638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