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業減碳 農委會優化土壤肥培管理

2022-02-08

2022/01/27 工商 邱琮皓

因應全球暖化為世界各國須共同努力的議題,我國已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農委會暨相關單位規劃各項應對措施,包含推廣循環農業、降低農業管理之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提升土壤碳匯功能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近期在土壤肥培管理領域,進行微生物堆肥、生物碳及果園覆蓋等應用研究,顯示已具有減碳或碳匯發展潛力,可在我國淨零碳排目標上貢獻一己之力。

台中場表示,成分穩定的腐熟堆肥有助於土壤有機質累積,深具土壤碳匯效果,因此近年開發菇類廢棄木屑與家禽羽毛等農業副產物結合功能微生物,製成羽毛生物堆肥,其緩慢供肥特性有助於促進作物生長,經施用於玉米、甘藷與白菜上,產量較使用禽畜糞堆肥者高,長期使用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另台灣山區果園土壤常偏酸性,影響作物對養分的吸收,經研究應用鹼性生物炭可改善土壤性質、提高柑橘品質,同時其為穩定碳源及在土壤中不易分解的特性,可作為土壤碳匯資材;此外,該場亦於番石榴園種植心葉水薄荷與蠅翼草進行草生栽培試驗,期使土壤維持水分恆定、取代除草劑施用、降低土壤總體密度及促進形成團粒構造,經調查結果顯示,草生栽培可分別增加土壤有機質1.3%與0.8%,有助於土壤碳匯、提高土壤品質及提高農地生質量。

台中場進一步說明,農業環境之碳與氮循環與耕作管理息息相關,新肥培管理技術或耕作制度的投入在不同階段皆存在增排、減排或碳匯作用,未來發展農業副產物循環利用、稻麥(豆)輪作、推廣有機栽培及田間植物覆蓋等,將比照碳足跡查驗,以「搖籃至墳墓」或「搖籃至大門」觀點盤點農產品各階段溫室氣體排放,藉此優化土壤肥培管理以減少農業碳排及增加碳匯,並作為農友栽培管理及農業施政參考,期提前達到農業淨零碳排目標,為全球減碳盡一份心力。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127004232-260410?chdtv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