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農型光電 翻轉農業 創造雙贏

2022-03-29

2022-03-28 經濟日報 翁永全 

發展營農型光電,市場呼聲不斷,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希望,今年能有實質進展,2022成為「營農型光電元年」。

太陽光電近10年以多元面貌加速發展,如今朝向漁電及營農型積極推進,在養殖及農作為主、光電為輔的政策方針下,取其一地兩用效益,為促進太陽光電產業及農漁業同步發展的一石二鳥之計。

台灣經濟轉型為以工業及科技為主,農漁業逐漸式微,人力、資金及市場資源不再流入,農漁業從業人口老年化,年青新血遞補不繼,陷入長期不振的困境。蔡宗融表示,「營農型光電」引導資金、技術及人力帶進農業,以農業發展優先的前提下發展光電,不僅提供企業綠電,也提升農地利用率,注入人才及新技術帶動農業升級。

「營農型光電」也為提高糧食自給率、振興農業帶來曙光。營農型光電的農耕產值依規定需達一定比例,光電業者有「只准成功」的壓力。至於種植的作物應以大量仰賴進口的農產品為優先,例如小麥、玉米、蒜頭、牧草等,避免衝擊國產農產品,發揮「進口替代」的效益。

蔡宗融認為,要有效發展營農型光電,宜採取專區規劃,面積至少數十公頃甚至上百公頃,才能如同國外大面積耕作,發揮集中生產及管理的規模經濟效益。農電共生創造的綠電,對於滿足企業需求、補上電力缺口,也是及時雨。

全台農地面積多達890萬公頃,遠比漁電先行區加上擴編的範圍大,善用營農型光電來提振農業及發展太陽光電,一舉兩得,現存許多休耕地及邊陲荒廢農地可優先推動。

儘管有充份的發展理由,仍無法完全杜絕反對的聲音。政府有義務強化宣導,提升民眾的正確認知,減少阻礙,凝聚營農型並電並非「入侵」農業,而在創造雙贏的共識。

https://money.udn.com/money/amp/story/11799/6196240?fbclid=IwAR3b1QcQ7vz9nCrc8IjIPchbS3T-U2RzJ0WVJ0y0FyOkJumyQGvj-8-YTBY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