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與挑戰篇》 綠色行動刻不容緩 西風東漸 ESG成企業經營顯學

2022-04-25

2022/04/20作者:郭儀蕙 | 經貿透視雙周刊第591

近年ESG概念浪潮興起,臺灣身為地球村的一員,也無法置身其外,包括金融、電子、服務等指標企業,紛紛開始導入推動ESG,以強化自身綠色營運競爭力。

自從1947年由一群科學家組成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簡稱BAS)啟動「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以來,往後的每一年都會持續更新以衡量人類與世界毀滅的相對應時間。

2007年「氣候變遷」議題首度被科學家列入考量,此後像是人工智慧、生物多樣性、假新聞等也陸續成為左右末日時鐘年度位置的關鍵議題。2022年則是在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極端氣候、美中貿易戰及俄烏戰爭等紛擾事件的陰影下,末日時鐘維持與20212020年的相同位置235820秒,距離地球末日的午夜時刻僅僅剩下倒數100秒鐘。

氣候環境變異 永續概念受關注

18世紀的工業革命大幅提升生產製造效率與商品流動性,自此由溫室效應所引發的全球暖化現象便每況愈下,近年全球各地極端氣候的變異加劇更是對自然環境、社會與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1987年,布倫特蘭委員會(Brundtland)提出「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的概念,並被定義為「能夠滿足當代需求,且不致危害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

2005年聯合國在《Who Cares Wins》的報告中,提出分別代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ESG概念。2015年聯合國再發布《轉化我們的世界:2030年永續發展方針》(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公布17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及169細項目標(Targets),相關內容包括有經濟成長、社會進步及環境保護,呼籲全球共同合作以實踐2030年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ESG永續指標 評估企業外部風險

近年ESG浪潮席捲全球,一方面主要因為聯合國持續倡議的相關行動,例如: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1)中簽署「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2018年聯合國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共同推動「新塑膠經濟全球承諾」(New Plastics Economy Global Commitment)、2021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簽署「格拉斯哥氣候協定」(Glasgow Climate Pact)。

另一方面則是已有許多國際級重量企業開始帶頭採取實踐行動,例如:微軟(Microsoft)於2020年初歐盟頒布「綠色新政」時,宣示於2030年落實「負碳排放」,並將在2050年中和過去碳排放量;百貨零售龍頭沃爾瑪(Walmart)也已開始重新省思永續策略,將於2030年前減少供應鏈10億噸累計碳排放量;蘋果(Apple)則是要求供應鏈廠商採用綠能源;法國連鎖超市家樂福(Carrefour)也已著手從零售端解決即期品剩食問題。

由全球極端氣候帶來的環境風險近年也是逐年遽增,例如:洪水侵襲德國、比利時與中國大陸河南省;森林大火肆虐北美與俄羅斯;乾旱侵襲非洲等等。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發表的「2020全球風險報告」,環境風險已成為當前全球必須面對的難題,如果不正面回應,首當其衝的就是企業本身。由於很多外在風險已無法透過傳統的財務報表資訊來揭露,因此逐漸發展出企業財報之外,關於公益、環境與社會責任的評比指標,如ESG永續指標。

ESG永續指標就是透過專業機構依照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3方面指標評估一間公司,目前市面上已有超過600種評分方式與上千種衡量指標,還有許多ESG的專業評估機構,如MSCIFTSE RussellSustainalytics。他們會提供ESG的評分報告書給各大投資機構參考,再依照自建的評分機制來衡量股票的ESG分數。

其實ESG就是一個風險評估方式,用來評估一間公司的外部風險高低,評級分數通常是基於公司自願的自我披露和部分數據。為了能夠更準確反映ESG相關問題,因此就有許多評分機構訂立評分系統來計算一間公司的ESG分數,像是BloombergMSCIS&P SAMISS ESG等都是ESG的評級機構。

依據加拿大市調公司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評估全球6,914家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選出在永續發展方面表現最好的100家公司,並於119日公布「2022年全球百大永續企業」,其中排名前10名的共有3家丹麥企業、2家美國企業、2家法國企業,其餘3家分別為新加坡、英國及澳洲企業。臺灣的台積電則是排名全球44

道瓊指數加持 ESG成熱門投資標的

近年ESG也成為投資市場的顯學,其中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簡稱DJSI)即是在1999年由美國道瓊公司(Dow Jones Index)和蘇黎世永續評級機構 RobecoSAM合作推出,為全球第一個永續發展指數。每年都會彙整當年度評鑑結果,推出受全球關注的《永續年鑑》(The Sustainability Yearbook)。

2021年全球共有超過11,000家上市企業獲邀參與DJSI評選,有實質提交資料的企業占全球市值約45%,而確實參與評比的企業共有1,843家。其中以亞太地區的667家居冠、北美地區485家居次,接續為歐洲476家、拉丁美洲187家與非洲28家。

2021年共有23家臺灣企業入選道瓊永續指數的「世界指數(DJSI World)」、26家臺灣企業入選道瓊永續指數的「新興市場指數(DJSI Emerging Markets)」,部分公司跟世界指數重疊。其中像是晶圓代工廠聯電已是連續14年入選世界指數成分股,同時入選新興市場成分股;原本已是新興市場成分股的光寶科,也被納入世界指數成分股。

科技產業鏈 ESG風潮吹向臺灣

臺灣雖然並非聯合國一員,但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然必須努力跟隨全球ESG的發展腳步。除了具產業指標性的大型企業正在全力帶動ESG的執行發展外,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也於2020年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與「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兩大重要政策,並於20223月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

已成立25年的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 Taiwan),不僅是總部位在瑞士的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WBCSD)在臺灣唯一的全球聯盟夥伴,更是推動臺灣邁向永續發展之路的開路先鋒之一。華碩電腦公司董事長施崇棠於2021年接任該協會第九屆理事長,目前該協會已有65家大型企業與工商協會參與並持續成長中。

已在協會任職22年的秘書長莫冬立表示,BCSD Taiwan最早是由13家臺灣企業所推動成立。由於多年以前永續發展對於政府或企業界而言都是全新的名詞與概念,所以協會早期的任務就是負責宣導永續發展的觀念,並將國外的成功發展案例與做法引介至臺灣。

近年隨著愈來愈多的企業對於永續發展有更深入的理解並開始實際啟動運作之後,協會的推動與執行任務也隨之變得更加多元,例如:辦理宣導會、導入永續管理工具與辦理教育訓練、培育人才技能、國際準則接軌、組建平臺與倡議、協助企業做策略規劃以因應國際永續發展趨勢、2000年引進溫室氣體盤查做法、2008年與國際永續推動組織如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簡稱GRI)及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s,簡稱CDP)成為合作結盟夥伴。

莫冬立認為,協會從創立至今就像是扮演著傳道士的角色,持續不斷將國際永續發展最新動態與資訊引進至臺灣,因此如環境成本會計、CSR報告書、溫室氣體盤查及碳揭露(CDP)問卷、企業ESG風險管控、非財務資訊揭露等概念都是由協會引進至臺灣並協助產業界作各種應用。此外,協會也與一些政府單位如台灣證券交易所合作從事資本市場在ESG相關議題的研究案。

結盟國際組織 BCSD Taiwan

引進創新做法 

ESG涵蓋的範圍廣泛,因此BCSD Taiwan持續關注的重點都是與臺灣產業有高度相關的領域,如循環經濟、能源氣候變遷、自然資本與生態、價值定義與風險控管等。其中像是循環轉型指標就是該協會引進的永續管理工具之一,協助企業透過數據化衡量評估循環轉型的執行績效與成果,並持續修正及調整相關做法與策略。2022年,循環建築、淨零排放、永續金融、重新定義價值等議題將是協會高度關注的領域。

目前與該協會密切合作的國際組織除了有WBCSDGRICDP以外,還有推動企業氣候行動聯盟的The Climate Group,像是與綠電相關的RE100、能源效率相關的EP100及電動車相關的EV100都是由該組織所提出的倡議,並透過協會將概念引進至臺灣與推動相關做法。

莫冬立表示,2020年第四季由該協會籌劃建立的「臺灣永續金融推動平臺」也已於20211月正式啟動,目前已有匯豐銀行、永豐銀行及南山人壽等3家金融機構加入該平臺的運作,並期盼陸續還能夠招募到更多的金融公司加入該平臺以共同打造臺灣永續金融生態圈。

化被動為主動 爭取長久合作商機

談到目前協會所面臨的挑戰,莫冬立認為雖然現階段很多企業對於ESG或排碳淨零等概念已不再感到陌生,但通常都是為了配合政府政策而採取較為保守被動或低成本的做法,因此較難達成中長期規劃的目標。此外,從事ESG帶來的實質效益與價值通常也是多數企業所關心的重點,因此如何成功說服企業轉換心態就已是一項不太容易的挑戰。

由過去多年輔導各界導入ESG的經驗,莫冬立歸結出執行推動ESG共有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必須遵守營業所在地的法規,亦即法遵必須落實;第二個層次為公司營運效率必須有效提升,不但能夠大幅節省營運成本也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第三個層次為企業必須更有策略的鎖定永續相關主題並長期耕耘,才能為社會帶來大幅度與持久性的正面影響。

莫冬立進一步舉例說,目前全球都正面臨日益嚴峻的電子廢棄物問題,並預計10年後全球將達到年產出1億噸的電子廢棄物產量。針對此議題,近期由WBCSD、世界經濟論壇、美國電子業組織及30家相關企業共同發起電子業循環經濟倡議並制定實施藍圖。臺灣有很多優質的電子廠商與完整的供應鏈,相較於被動的接受指令,若能及早布局並主動提出完整的ESG策略規劃及解決方案,將更能鞏固長久的產業合作關係。

莫冬立認為,與全球主要先進工業國家相比,臺灣產業推動ESG的優勢在於,勞動力整體教育水準較平均並擁有許多具工程背景的人才,因此對於ESG的相關知識、技術及執行細節通常都會非常認真的看待與探討,所以很多執行成果並不會輸給歐美國家的大型企業。但因為臺灣非聯合國會員國,所以較缺乏相關國際活動的新資訊刺激,這是較為不足之處。此外,臺灣產業相形之下較為保守,因此在ESG解決方案的創新意願與力道較為不足也仍還有許多進步空間。

跨領域知識 永續人才需求夯

由於永續及ESG相關知識尚未在大學院校成為專門學系或學科,因此相關人才與知識技能的培育將是臺灣產業界未來35年的迫切需求,因此協會也與中央研究院合作並成為與企業交流溝通的平臺,協助雙方對於氣候風險有更多了解,並進一步交流關鍵知識,以促成更多的合作可能。

「相較於其他產業,電子與金融業可說是目前臺灣執行推動ESG較具成效的兩大產業。」莫冬立表示,電子業因必須配合國際品牌商對於永續的做法要求,所以從大型代工廠商到中下游廠商都得動起來,整個產業的反應速度較快也較早。而金融業中,像是永豐商業銀行就鎖定利基市場推出太陽能電廠融資方案,並與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合作推出創新電子支付方案。

臺灣永光化學公司則是全臺灣第一個啟動環境成本會計執行的公司,並實際應用於分析調整產品組合及售價。機能布料廠商宏遠興業則是已在十多年前即已啟動布料的環保認證、生產工廠力行不開空調的綠色工廠政策、產線人員聘用弱勢或二度就業婦女、捐出品牌營收1%成為社會公益基金等。

減塑行動 超商龍頭落實永續產銷

已在全國開設超過6,400家門市的連鎖超市龍頭統一超商,於2002年發表首本「環境報告書」,期盼能將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轉化為公司內部政策、制度規劃及情報分享等管理機制,並以其作為根基每年逐步精進與推展,至今共出版了12本報告書。

2021年被視為是統一超商的「永續元年」,率先同業響應由金管會提出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並出版「永續發展報告書」,除了將原董事會轄下的「CSR委員會」更名為「永續發展委員會」,並設置有減塑、減碳、惜食與永續採購4個專案小組,訂定出以人、店、商品、物流、系統、制度及文化等七大元素為永續成長策略,透過7-ELEVEN超商門市落實產銷永續計畫。

以統一超商「減塑小組」為例,該公司於2020年成立橫跨超過10個單位的減塑推動小組,為朝向2050年全面淘汰一次性塑膠的目標努力邁進。減塑行動在現有法令規範下,從「有計畫源頭減量」、同步與供應商「合作開發包材」、鼓勵消費者「自帶或使用循環容器」等三大方向尋求減塑解方。

減塑行動具體做法包括:超商門市於2020年起全面不主動提供塑膠吸管、現調飲品改用就口杯、有料茶飲提供生物可分解紙吸管;食品採用減塑包材及紙容器盛裝;藉由全臺門市打造多元循環回收服務平臺,如與社會企業PackAge+配客嘉攜手合作,在雙北及桃園地區近30家門市推動循環包裝回收站服務;與地方政府及社會企業「好盒器」合作展開租借循環杯計畫,並已於臺南、桃園及臺北部分門市率先試行。

自創品牌 推低碳健康飲食

隨著近年颳起的健身與減碳蔬食風潮,聯合國大會也設定2021年為「國際蔬果年」。2021117-ELEVEN開設第一家自有品牌「天素地蔬複合店」,推出素蔬食辨識LOGO、鮮食廠素蔬食專用產線、提倡低碳健康飲食等創新做法。該系列商品從上市至今已在超過2,000家的門市導入鮮食專區,吸引約800萬人購買。估計近年7-ELEVEN推廣的素蔬食減碳飲食,約可減少1,804公噸碳排放量,相當於4.7座大安森林公園每年碳吸附量。

2022年是統一超商的「永續行動年」,從超商本業持續創新,透過「擴大減碳餐食」、「與供應商合作環境教育」、「永續好鄰居同樂會DIY親子活動」等三大做法,邀請消費者共同體驗創新永續行動及落實永續教育,具體落實「地球永續,你我日常」的永續理念。

2022年326日,統一超商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發起全球最大且有上百個國家共同響應的節能活動「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並邀請全國消費者共襄盛舉。當天共有超過6,4007-ELEVEN門市同步關閉招牌燈1小時,估計約減少4.89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讓地球淨呼吸。

多元減碳 強化綠色營運競爭力

統一超商指出,7-ELEVEN與消費者日常生活已是緊密不可分,推展綠色營運也是落實ESG永續發展的重點之一。該公司在2年前就已導入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氣候風險評估及管理機制,並於永續報告書中揭露碳盤查結果。2018年起更連續4年取得溫室氣體盤查外部認證,目前已有上千家7-ELEVEN門市採用節能照明和空調設備、物流運輸導入環保車輛、使用取得節能標章的設備與耗材等。2022年將擴大碳盤查範疇,並加入CDP國際碳揭露評鑑,藉由多元的減碳策略來強化綠色營運競爭力。

經過多年的積極規劃與實踐響應ESG,統一超商已不只一次獲得國際肯定,並於20192021年連續3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與「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是道瓊永續指數評選全球食品零售業中,唯一受邀參與的在地企業,名列世界標竿企業。

https://www.trademag.org.tw/page/itemsd/?id=7860347&no=2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