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噴出|學者示警出口廠商撐不住 第4季恐爆無薪假及失業潮

2022-07-06

7月1日起產業用電大戶調漲15%,引來工商團體及企業反彈,不滿一次漲太多「無法接受」,憂產業受創且呼籲政府推出配套措施;學者分析電價確實會墊高企業成本,這次漲幅雖大還不至造成產業大洗牌,若接二連三調漲且累積可觀漲幅就會在3至5年內出現業界「大風吹」甚至外移。學者也示警,下半年出口廠商恐撐不過漲電價、美國升息壓力,第4季恐爆發無薪假、失業潮,政府應多留些子彈屆時做補貼配套。

經濟部上月27日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公布產業用電大戶調漲15%電價,此舉引來台灣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不滿,他說是處罰業者,「完全不能接受」,批評民進黨政府只重選舉不重台灣經濟發展,要求政府應減免稅收、加碼產創條例補助做為調漲電價的配套措施。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則認為,調漲電價恐衝擊工商產業疫後復甦腳步,建議政府調降大宗物資進口關稅、免稅措施延長至今年底、緩升利率、穩定匯價等配套措施,呼籲政府三思今年內是否再次調漲電價。

根據一份針對2021年用電產業調查顯示,用電影響最大的前5名分別是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基本金屬製造業、化學原材料業、金屬製品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工總指出,電價調漲15%恐影響企業在台投資意願。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電價應長期慢慢調整且看時機進行,景氣好一點時調漲一點,這次大漲15%實在太重了,應該分數年緩漲讓企業界調適並做節電。

工業用電大漲15%是否衝擊產業界,甚至造成大洗牌?吳大任表示漲15%雖多,但企業若因此關門也代表本來體質就不好、太脆弱,電價確實會墊高企業成本,不過這次漲幅雖大還不至造成產業大洗牌,若接二連三調漲,累積漲幅達40%彌平台電的虧損,產業就有可能在3至5年內因失去競爭力而「大風吹」甚至外移。

另外工業用電大漲15%是否造成產業「幾家歡樂幾家愁」,市場勢力消長?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認為,用電高的產業固然成本直接上漲,但漲電價只是讓其少賺;此外漲電價對汽電共生或民營電廠業者,只是cover他們的發電成本,也不能說漲電價有利汽電共生。
張建一強調,過去台灣人力、油價、電價等都很便宜,企業賺了很多錢,即使現在工業用電大漲,由於用電僅佔總成本的2%到3%很低,雖然電價大漲,但對企業金只是少賺一點,影響沒有想像中的大。

張建一表示,企業要認知到「有些成本要合理反映,未來物價不可能一直這樣低」,有承擔能力的業者要先漲,更何況未來電價、油價及天然氣價格都有可能再下調,企業並不會因這次調漲就影響全球布局。

吳大任分析,美國自3月至今累積已升息6碼,下半年大約7月、9月還可能再接連升息,勢必會造成消費排擠,對台灣出口的影響,評估會在8月、9月顯現。

台灣出口的主力產品包括手機、筆電、單車等,吳大任說,第3季出口訂單將下滑,國內電價成本又上漲,出口業者恐撐不住,第4季將出現失業潮、無薪假,建議政府配套措施的「子彈」,可多留些到第4季時再做補貼,第3季先觀察漲電價後的市場狀況、產業景氣變動,並維持稅制結構穩定,不冒然推減稅配套。

國泰證期經理蔡明翰表示,電量供應穩定對產業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跳電時對半導體產業有很大的傷害,因為產品單價高,且產業用電量不小,但這次電價上漲對產業衝擊不如想像中來的大,他指出,不管是什麼產業,電費在佔比上落在總成本的1%至2%,就企業成本仍在可控制範圍內,因此影響有限。
現階段恰巧面臨全球股市回跌,台灣又有電價調漲,市場擔心雪上加霜,不過,蔡明翰說,全球資金流衝擊才是股價下跌的因素,美國科技股表現疲軟對台股半導體產業影響最直接,這次電費調漲在7月啟動,他認為受惠族群不明顯,受衝擊的族群也很輕微,因為有些能源產業有自己的電廠,有些甚至可以賣電給台電,但這些是跟著合約走,電價費用已經訂好,即使受惠也是未來才會顯現。
以台積電為例,外界預估,這次電價調漲可能增加40~50億成本,僅影響每股純益0.15~0.2元,相當輕微,蔡明翰表示,市場預估台積電今年EPS為30元至33元,現在股價滑落,本益比連15倍都不到,以往大約在20倍上下,關鍵還是看美國半導體族群的表現而定。
蔡明翰指出,台積電若有回檔至400元附近應該是不錯的買點,本益比也不會過高,但他也認為用價位難以推估,用時間點來看比較好預測,第3季是電子族群旺季,若旺季不旺,市場對它整年就無所期待,因此第3季後半段是比較安全的進場時間點。(許麗珍、黃意淳/台北報導)

https://www.appledaily.com.tw/property/20220705/75EF763974FF1D84D3EB389F2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