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加速能源轉型 打造生態永續家園

2022-10-30

青年日報 2022/10/22

為對抗氣候暖化,全球積極發展綠色科技,朝淨零排放目標前進,促進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總統蔡英文今年3月出席「ESG永續臺灣第二屆國際高峰會」時即表示,面對2050年的淨零挑戰,我國要在「能源轉型要繼續、產業轉型要加速、生活轉型要啟動、社會轉型要公正」等4大轉型路徑上加速前進。日前出席「2022臺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時更指出,今年是我國發展綠能以來最亮眼的一年。將持續投入前瞻技術研發,用科技力進一步驅動能源轉型的步伐,為環境永續、產業競爭力更盡一分心力。

根據各項研究數據顯示,過去50年地球的二氧化碳含量、天災出現的次數和強度,都前所未有,顯示這是地球暖化帶來的大自然反噬。溫室效應導致冰川、永久凍土層融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死亡、生態系統改變、極度乾旱、颱風豪雨澇災、海嘯、致命熱浪、糧食減產等,已成為今日地球村的常態。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威廉.莫爾納爾(William E. Moerner)警告:「以現在的方式發展,到2050年我們需要2.3個地球才夠用。」換言之,從全球極端氣候到缺水旱情、暴雨成災;從環境議題升級到生存危機,延伸到所有經濟、科技等課題。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問題日益急迫,地球環境的惡化與能源危機的衝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全身而退。

全球暖化威脅,已衝擊人類生存。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氣候峰會(COP)等,經過系列討論後,陸續簽訂《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期望控制氣溫升幅在工業革命前的1.5℃內。更在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達成COP21《巴黎協議》,提出「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參與的136個國家都同意以淨零排放為目標。此外,全球眾多企業參與的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期望在2050年前,階段性達成全面使用綠能的目標。

不容樂觀的是,國際能源總署(IEA)日前公布首份「突破性議程報告」,評估去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後,全球針對抗暖化、致力發展綠色科技等倡議的進展,認為在缺乏國際合作下,達成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恐延宕數十年。誠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所言:「人類的知識與技術可以遏阻氣溫上升,缺乏的是各國政府的決心及意志。」

事實上,淨零排放不只是減少碳排放,還包括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減量,經由人為移除後,使排放量歸零。其作法是在源頭減少溫室氣體,改用太陽能、風電、氫能等替代化燃油能源;並採用自然碳匯、碳捕捉、碳封存等負碳技術,抵銷溫室排放量。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有賴全球在開發新技術與共享資訊上展開更多合作。最佳例證如澳洲與新加坡日前簽署一項創新綠能經濟協議,計畫在明年建造全球第一條海底洲際電網,由澳洲輸出太陽能電力,供應新加坡15%的電需。2國可望在2050年轉型,成為零碳排的經濟體。

扭轉全球暖化是時代的課題,我國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必須在這波趨勢中和其他國家攜手合作,創造多贏。我國於今年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後,即以具體行動實現淨零遠景,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電力、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等,不僅向國際傳達我國對於淨零排放的承諾,更顯現對珍愛地球的義無反顧。

以國軍而言,一直以來積極推動各項節能減碳作為。未來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將持續精進研發綠能科技,做環保產業火車頭;在戰備訓練與生活中,也會持續推動軍事綠能設施,普設太陽能光電系統;營區朝低耗能規劃,採購具環保標章、節能標章、省水標章及EER值高設施,為邁向健康永續的生態家園,貢獻心力

綜言之,「節能減碳不分你我,是每位地球村居民的功課。」我國朝穩定發展綠能、落實能源轉型目標、接軌國際供應鏈新標準,及強化臺灣在國際供應鏈的競爭優勢,不但能接軌聯合國制定永續發展目標,更奠定可長可久的發展基礎,具體展現我們為全球的生態與環境,做出更多貢獻的堅定決心。

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541005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