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安:綠能政策明確宣示 驅動企業向前

2022-12-13

2022/12/12 經濟日報 翁永全

台灣電價長期偏低,但終將回歸正常化,並且帶動太陽光電及儲能產業發展。台電躉購綠能FIT上路至今超過10年,從最高價每度13元逐年下修到4塊多,這2年因大環境因素扭轉跌勢,但市場預估,未來台灣遲早將步上日本FIT走入歷史的後塵,落日時間可能在2025年,距今不到3年。

沒有FIT保護傘對光電業者未必是利空。因爲一旦電價合理化,包含排碳成本與民眾健康等社會成本等,化石燃料發電成本將高於再生能源,自然引導市場改變。剛通過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要求近期新建及改建的建物須全面裝設太陽能板,新政策執行將帶來更多商機。開陽投控董事長蔡宗融表示,9平方米可建1kw系統,每年新蓋建物的屋頂衍生可觀需求,特登工廠邁向合法化更受到市場關注。

時間電價也發揮推波助瀾之功。5月1月上路的低壓電動車充電推出兩個時段不同價格,15至22時每度電8元,夜間22時至次日8時每度電1至2元。台科大電機系主任郭政謙指出,目前台電的時間電價價差4倍,預計還會陸續拉高;一旦達到5倍以上,即使不靠政府補助,民間表後儲能系統投資也會大增。

韓國2017年由於企業削峰填谷的價差高達6倍,引發投資狂潮,短短2年內新建超過2GW天量儲能,就是最好的例子。台灣綠能協會9日舉行第五屆會員大會,理事長李泰安兼創揚科技董事長表示,台灣跟南韓在科技發展技術水準相同,甚至在產業上下游供應鏈來說更加齊全,但台灣在電動車三電系統、儲能系統零組件國產比例,及燃料電池系統等未來重要的綠能產業發展上,卻落後韓國,原因在於政府綠能產業政策的明確性宣示性上不足。

企業界與投資人採購國外設備來賺快錢,也不願投入研發與生產費用來打基礎,長期下來將使能源資源在地化、提升能源自主性的目標大打折扣。李泰安表示,相比南韓綠能產業高度國內研發生產製造,將就業與產業留在國內相比,台灣儲能產業太過倚賴國外設備,以大陸製儲能產品洗台灣產地後銷售的狀況也時有所聞。

政府如果沒有明確長遠宣示,容易形成短線一窩蜂地盲目發展,從太陽能風能到現在的儲能,短期政策會立刻吸引許多投機性作為,如透過先申請佔據土地饋線卻不興建,高價轉售案場權利取得暴利。饋線蟑螂猖獗情況造成案場建置成本增加,更屢屢傳出黑道份子介入申請糾紛,若控管不嚴,過度申請後伴隨而來便是金融機構融資緊縮,不利產業發展良性循環。李泰安建議,相關單位可從儲能案場申設、設備與專業三階段能力來作為開發籌設、系統建置與運營維保評判,避免饋線蟑螂與產業劣幣驅逐良幣,讓產業更健康發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2/683319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