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戶首波碳費課徵對象,年排千萬噸有台電、中鋼等8戶;合計年排放逾百萬噸有38戶

2023-01-11
  • CSR天下 黃昭勇、阮怡婷2023-01-11
  • 氣候變遷因應法10日三讀通過,最快在2024年針對287家排放大戶徵收碳費。根據環保署溫室氣體資訊平台的最新統計資料,已完成2020年盤查登錄暨查證作業的排放戶共287家,合計間接排放量23億公噸二氧化碳約當量(CO2e),對照2022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公布的2020年總排放量2.85億公噸,287戶就佔了78.25%,將成為第一波碳費徵收對象。

據指出,碳費課徵在氣候法公布生效後,環保署將於2023年下半年制定子法,20241月將開始要求287戶排放源計算最新的年度排放量,20251月底要回報前一年各季排放量,據以課徵碳費。

環保署指出,目前適用溫室氣體查驗申報的產業包括: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及液晶顯示器面板產業,門檻則為年度排放量超過2.5萬公噸CO2e。

電力、鋼鐵、石化、水泥、半導體與面板為主要產業排放源

環保署溫室氣體資訊平台分析287戶排放源,其中直接排放量共2.23億公噸,佔全國排放量78.25%。以行業別而言,電力產業的排放量為最大宗,累計約1.22億公噸、占總排放54.97%,其次則為鋼鐵業。

進一步分析這些排放大戶,合計年度直接加間接排放量超過百萬公噸的有38戶,僅計算直接排放量超過百萬公噸的則有28戶。以企業別來看,主要是台電公司、中鋼集團(含中龍鋼鐵)、台塑集團、台泥、亞泥、台灣中油、台積電、長春石化以及友達光電。

台電現有五個千萬噸排放源    未來每年可提供10億度無碳綠電

以台電公司為例,直接排放量超過千萬噸的是就有最大的排放源台中火力發電廠,年排放量達2,610萬噸,其次為興達發電廠的1,701萬噸、林口發電廠1,409萬噸、大林發電廠1,113萬噸與大潭發電廠1,068萬噸,總共有五個發電廠年排放量超過千萬噸CO2e

台電已定下「先低碳、後零碳,穩健邁向淨零」的策略。台電已於20224月宣示2050「電力淨零」目標,並與西門子能源公司簽訂燃氣混氫技術合作,並攜手日本三菱重工與三菱商事集團簽署「混氨技術合作備忘錄(MOU)」,將於林口電廠首推燃煤混氨發電。

台電表示,林口電廠簽約目標是2030年前達燃煤混氨5%發電示範,可以年減碳9,000噸,相當於23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

台電指出,除透過燃氣混氫、燃煤混氨發電示範結合新興低碳能源應用,最大排放源台中電廠也正在打造一年可捕捉2,000噸碳的碳捕集系統。其他的既有電廠則持續推動低碳燃氣機組更新計畫,搭配第2座海上風場離岸風電二期工程開工,未來將可年供10億度無碳綠電,透過多元管道朝電力淨零目標邁進。

中鋼2030年減碳目標訂為22%

直接排放逾千萬公噸的還有中鋼公司,2020年直接排放量達1,827萬公噸。中鋼指出,該公司以2018年為減碳基準年,短期2025年要較基準年減排7%,中期2030年則將較基準年減排22%,並以2050年達成碳中和為目標。

中鋼表示,國內的溫室氣體管制壓力漸大,課徵碳費對中鋼生產、營運將產生顯著影響。該公司除強調法規的守規性外,也針對相關條文的新增或修正進行鑑別與風險管理,持續改善優化內部的對應措施,以減緩管制衝擊。

中鋼也指出,增加的管制預期將造成營運成本上升,但也間接有潛在的機會、如碳權,可為中鋼創造收入。中鋼設有直屬董事會的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為永續發展最高指導單位,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其下轄「中鋼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每2個月召開一次會議,並視需求加開會議,討論內容包含碳管理相關議題。

中鋼強調,2005年起即配合工業局執行相關減碳作業,自2011年至3021年期間,合計執行減量1,182案,累積減量達145.2萬公噸CO2e/年。

台塑企業訂2030年減碳35%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

集團內有多個排放源將是首波碳費課徵對象的台塑,碳達峰為2007年的6,148萬噸,集團已定下2025減碳20%2030減碳35%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

台塑指出,2025年要較基準年2007年減碳20%,等於要減碳265萬噸,主要手段包括:燃煤朝向低/零碳能源轉型、推動節能減碳的循環經濟、實施內部碳定價、設置再生能源、開發製成高濃度二氧化碳去化方式等。最大單一排放源麥寮汽電則朝向煤轉氣,預估2030年就可達年減碳609萬噸。

https://csr.cw.com.tw/article/42974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