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交易所設立明確入法 環保署、金管會準備好了嗎?

2023-01-16

Gia專欄】Pchome 文/劉家瑜

攸關我國氣候治理的重要法案《氣候變遷因應法》在立法院會三讀通過,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明確入法。其中,碳交易制度是企業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市場工具,根據世銀2022年報告,全球現有71個碳定價機制(含已實施及即將實施),其中37個屬於碳稅類型,34個屬於排放交易,目前全球有逾30國家或區域設置碳交易所,又以歐盟碳交易所最成熟,亞洲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中國、新加坡、南韓等都已跟上。對於台灣何時成立「碳權交易所」,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近期三讀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6條,已於賦予以後成立「碳權交易所」法源基礎。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6條第三項明訂,環保署得委託金管會,以及其指定機關來辦理自願減量額度、國外減量額度以及總量管制下排放量(ETS)等交易事宜,並強調只負責「交易」事宜,因此我國在氣候變遷下可能需做的準備,整體內容仍由環保署規劃。根據規定,《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後六個月內須訂出子法,子法將更進一步說明「碳交易所」運作方式、作業程序、建置對象。

黃天牧表示,金管會證期局、交易所一直關注「碳權交易所」的議題,但這取決於環保署的政策,在淨零排放的策略過程中,「碳交易平台」何時成立、如何運作是合適的,還有包括許多技術上的問題,但這都得尊重、依循環保署的政策。對金管會來說,必須隨時做好準備,在法律或政策提出的前提之下,若需要提供「碳交易平台」,金管會將做好準備。

黃天牧指出,近年觀察各國在因應淨零碳排,多數國家都規劃有「碳交易平台」,只是發展時程不盡相同,一開始也許採試辦性質,但每個國家的碳排放情況各不相同,以台灣來說集中在幾個排碳大戶上,但的確有些企業到亞洲其他國家去買碳權。近年來證交所也特別委外研究,證期局及相關部門在國外出差的過程中,也特別去了解其他國家的交易所在做哪些事情,包括怎麼做、如何訂定策略,持續地去了解其他國家的做法。「碳交易平台」政策既然已經入法,未來看環保署的政策,證交所也能在短時間內提出雛形的版本。

對於「碳交易平台」未來如何運作,證期局長張振山表示,證期局會跟證交所密切協商,如何在台灣去成立碳權交易所,現在正加緊密集跟環保署溝通如何運作,細節的部分以環保署為主。去年10月證期局去北非摩洛哥出席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年會時,觀察到多數國家都規劃有「碳交易平台」,這已是國際趨勢,台灣要迎頭趕上,勢必要做好準備。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也說,許多國家都是最近這兩年才開始開放碳權交易所,目前交易筆數都不多,若我國政策確定後,評估半年內可以成立,不過,參考日本東京證交所設立第一個碳排放交易市場,目前在試營運階段,都由人工處理而不是電腦作業,資訊設備建置時間長,台灣應該也是如此,「一開始從小累積到大」,跟國際連結還有許多準備事項。

環保署長張子敬透露,無論是碳費、碳稅或是碳交易,重點在於碳定價,就是要讓這個碳有價值、價格,碳有了定價,減碳的廠商也可以估計減1噸的碳可以賣多少錢,這樣就有了交易,企業也有動機可以減碳。

台灣綠電有「既患寡又患不均」的現象,張子敬強調,不希望碳交易平台變成投資的工具,「台灣的市場很小,若讓碳變成可以投資的工具,就會變成有錢就可以買,那台灣的碳交易額度就有可能被大戶買斷,如此新興產業進駐,要跟誰買碳權?」因此,張子敬說,不希望碳交易平台成為一個金融商品,而是讓它成為一個經濟手段,未來會由環保署建立這樣的平台,不希望是用投資的角度來買,以免價格被炒高後,讓真正需要碳權的產業買不起。

對於「碳交易平台」如何運作,環保署傾向設計國內交易機制為主,僅一部分可向海外交易。張子敬說,在法規設計上,不希望初期企業都向國外購買碳權,而是留在國內有減碳動能,會設計國內交易機制,僅容許一部份可向國外購買碳權,至於是透過國內交易所或國外交易所都還可以討論,在監理部分也會跟金管會磋商。

另外,國際現有碳交易市場仍多屬自願性,提供企業交易取得碳權來抵銷其自身的排放,此類交易市場目前尚未被聯合國或主要國家政府認為是履行法規責任的一部份。各國為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無論是私部門企業或是國家層級,都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優先,購買碳權不會是優先選擇,否則無法掌握研發、示範及部署減碳技術先機,將失去在減碳路徑上創造經濟價值的機會。

在民間業者方面,台泥去年11月率先啟用綠電交易平台「能元超商」,正式進軍綠電交易市場,結合台泥各子公司「風、光、地、海」多元化再生能源種類與資源,成為全台自建案場最多、平台上可銷售綠電最多的再生能源售電業者,預計2023年先開放銷售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103MW(約1.5億度綠電),並確保一定比例綠電提供出口導向需求的中小企業購買,協助中小企在國際綠色供應鏈趨勢中具競爭力。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台泥在自有廠區興建為數不少自發自用的綠電,掌握一定數量電證分離憑證,不只轉供綠電,當客戶面對再生能源間歇性風險,旗下「能元超商」更有能力提供相對穩定的綠電服務。台泥目標2025年綠電建置量達600MW(百萬瓦),目前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申設量達200MW,另針對再生能源間歇性特質,台泥也投入供電較穩定的前瞻能源,包括台泥綠能正建置中的台東紅葉地熱發電廠、與和平電力申請中的台灣首座MW等級海洋溫差發電廠。

https://news.m.pchome.com.tw/finance/mypeople/20230113/index-67358429672319219003.html?fbclid=IwAR1ayQgPxLhrjGnS5tfxmorTggnfEwOceevtA_iEhACcb-vwAjewhDZ2BkY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