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電價調漲 節能與補貼須取得平衡

2023-03-02

2023-03-01   經濟日報/ 社論電價

政府本月將決定是否調漲電價,由於台電與中油因凍漲電價虧損嚴重,調漲電價已是跨部會共識,待確認的是漲多少以及哪些族群要漲。目前各界評估,產業用電與用電大戶調漲電價機會最大,要不要擴及民生用電,意見仍分歧,由於今年景氣不若去年,此時調漲電價對一般民眾及產業界的衝擊均大,政府必須妥善規劃且不能重蹈過去倉促調整電價的覆轍。

今年冬天若有去歐洲旅遊的國人會發現,因為俄烏戰爭導致大漲且力推節能措施,從旅館到一般家庭都降低暖氣使用頻率甚至停用,以德國為例,去年天然氣發電比重從前年的18%降至12%,降幅顯著。德國人在面臨寒冷冬天的同時力行節電,雖然生活舒適度不若往年,但確實在節省用電與節省用氣上發揮效果。

德國嚴厲推動節能方案,除了要擺脫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地緣政治考量,另一個關鍵是德國近年能源價格飛漲,去年漲幅高達六成,企業到庶民都承受極大的能源負擔壓力,想要降低支出,就必須積極參與節能。在節能的同時,德國政府也預期今、明兩年能源價格仍承壓,預計動用2,000億歐元,相當於新台幣6兆元的超高額補貼,寄望在節能與補貼雙管齊下,度過十多年來最嚴峻的能源供應考驗。

回過頭來看台灣,因應能源價格高漲的方式,也只有節能和補貼兩種,但這兩件事在台灣都面臨執行上的困境。首先,近年國內電價頻頻凍漲,即便去年好不容易調漲,也排除掉多數民生用電戶;國內電價與其他國家電價波動幅度差異大,在電價相對偏低的情況下,國人普遍缺乏投資節能設備的誘因。另一方面,政府對補貼電價一事猶豫不決,除了財源問題,也擔心外界質疑政府補貼用電大戶,缺乏公平性。

目前政府規劃的電價補貼方案,預計從超額徵收的稅收中編列預算補貼台電或中油,規模最多就是500億元,相較德國的6兆元規模,這樣的補貼規模偏小,且以台電和中油4,500億元的鉅額虧損來看,若今年4月僅小幅調漲電價,要靠500億元補貼撐過能源上漲考驗,恐怕是太過樂觀。

上半年電價調高的機率高,除了台電與中油的虧損已大到無法不處理,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明年1月要總統大選,下半年電價調整的機率不高,如果上半年不調,等於要再等一年才能處理,台電與中油將為此各虧損數千億元,這個財務黑洞已超乎兩家公司可以處理的規模。然而,上半年調漲電價有另一個難以忽視的缺點,就是夏月電價分別在5月與6月上路,如果4月確定調漲電價,緊接著實施的夏月電價會讓產業與一般用電戶有連漲兩次電價的壓力,政府必須有彈性因應作法。

綜合來看,政府今年調漲電價不能以「撐過今年」為假設前提,必須有至少兩年的中期規劃,不論是電價調漲幅度與補貼金額,都應從最悲觀的角度來計劃,並明確讓國人與產業界知道未來兩年國內電價的預估走勢,讓各界提早因應,不論是投資節能設備或預作財務規劃,都可以讓各界有更充裕的時間做準備。

更深層的問題是,蔡政府是否還要堅持現有的能源配比不做調整?以2011年福島核災後兩個反核最積極的國家德國與日本為例,前者讓僅存的核電廠有條件延役,日本則是放寬核電廠除役標準,允許核電廠運轉超過60年。德、日的政策調整代表他們務實的面對俄烏戰爭與淨零碳排的需要,重新執行包括核能在內的多元能源使用計畫,這不只是有助能源安全,也能降低電價上漲壓力,值得我國借鏡。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000367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