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多變 再生能源發展最大阻力

2023-03-13

2023/03/13 經濟日報 翁永全

太陽光電開發難度愈來愈高,各種規定及限制不斷加嚴,例如漁電開發要進行出流水管制,進而擴大為海管法;即使是公部門指標性開發案,得標一年後仍無法開工的情形,比比皆是。

有些業者大有來頭,不但自持資金且帶回國外許多的成功經驗和理想,抱持無比熱情投入,團隊成立時氣勢如虹,但禁不起多次反覆折騰而心灰意冷,甚至從此銷聲匿跡。不少外商經理人也因為政策回馬槍而中箭落馬,實為非戰之罪。

政策搖擺就令業者吃足苦頭,除了太陽光電「七七事變」,像是過往在屏東、台南、苗栗開發光電660專案業者皆依現定法規作業,並支付地主租金或工程預付款,沒想到政策竟因為NGO團體的不同意見而一夕變天,讓業者措手不及,也損失不貲。彰濱崙尾東的工業地光電案遭遇陳抗及台南七股畫定台61線以西不得開發,都是近期的事。

業者苦笑說, 現在最要關注的不是產業動態,而是政治新聞;縣市局處首長換人,議員立委誰選上誰落選,都得及時掌握狀況,弄清楚影響性、沙盤推演並提早因應。言談透露相當的無奈。

中央與地方不同調、府會對幹的情節也時有所聞。例如,明明土地為中央所有,遇上地方議會強力杯葛時,業者還是拿不到許可函,接下來可能要面對無止盡的溝通與等待。若結合地方民意形成一波波追殺令,更令業者心力交瘁,也讓投資人擔憂。

憑心而論,太陽能發電是薄利的行業,風險承受力不高。好處是,電廠若順利發電,可帶來長期電費收益,但獲利率固定且經能源局及電價委員會精心核算,並無暴利可言。一旦外部風險過高,不僅外資玩不下去,本地業者恐怕也會掉頭而去。

風電也面臨相同處境。開發商亞太安能為德國政府入股的國際大廠,市場地位如同台灣的中鋼、中華電信,但如此硬背景的重量級大廠,來台3年也鎩羽而歸收場。業界私下評論,就實力與財力而言,亞太安能在各階遴選均名列前茅,但現況卻出現多家無力完成的小廠瓜分得標權,並發生後來轉售情事。對於這種只要敢舉手報名,就能分到一杯羹的政治遊戲玩法,業界頗不以為然。

問題是,多數外商對於台灣這種生態不是很了解,以致於專業經理人一開始所提的開發案動彈不得,當初的評估報告無法兌現,最終淪為要績效不佳負責,其實是幫政府揹了政策朝令夕改的大黑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35/702667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