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空賣空?碳權交易所來了 17檔笑開了花

2023-04-28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2023.04.26

過去廠商生產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不需任何成本,使得全球排碳量持續上升,因此有國家開始思考運用機制,讓排碳必須付出成本,稱為碳的有價化。永豐金證券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為例,歐盟針對產業訂定碳排的上限總量,若企業碳排量低於規定上限,剩下的差額就可以轉換成「碳權」,到碳交易市場上進行買賣,而碳排放量超過上限額度的企業,就必須到碳交易市場購買「碳權」,這種形式稱為「總量管制」。

投資市場出現ESG概念之後,各種節能減碳的商機也應運而生,永豐金證券指出,另一種碳有價化的方式則是收取「碳費」。台灣在今(2023)年初已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該次修法也將「碳費」納入,首波將被徵收碳費的企業,是年排放量高於2.5萬公噸,約287家的碳排大戶。除了上面的買賣外,也可以透過人為的介入復育森林,可以將樹木吸取的二氧化碳量,將其轉換為「碳權」。

台灣碳權交易所最快7月底問市的消息一出,擁森林的紙業、ESG水泥業、特用化學相關概念股立即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特別要注意的是,台灣碳權必須獲得環保署與國際公正機構的認可,才能在碳權交易平台交易。

盤點碳權概念股,擁有龐大林木資產的公司有華紙(1905)、正隆(1904)、寶隆(1906)、農林(2913)、永豐餘(1907)等;ESG水泥包括幸福(1108)、台泥(1101)、東泥(1110)、嘉泥(1103)、亞泥(1102)、信大(1109)等;碳管理平台則是倍力(6874)、資通(2471)、叡揚(6752)等;碳捕捉的特用化學概念股有東聯(1710)、永光(1711)、中華化(1727)等。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旺得富理財網 黃順德)

https://ctee.com.tw/news/stocks/851611.html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