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如何獲得?可以交易嗎?完整介紹碳權運作機制

2023-04-28

撰文者:陳瑋鴻商周頭條 2023.04.27

  1. 碳權:源自碳定價概念,進行以量制價
  2. 碳權交易平台有哪些?碳權交易所預計2023年7月底登場
  3. 碳稅、碳費又是什麼?以價制量的碳定價設計
  4. 為什麼要推行碳權交易?為幫助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
  5. 碳權交易實例

碳權,是基於全球淨零排放目標而誕生的機制,也是企業能否達成政府減碳要求的重要關鍵之一。當你越理解碳權運作模式,越能利用它協助自家企業規劃減碳路徑。本文將說明碳權的由來,介紹碳交易的市場類型和碳權認證機構,並且解說碳權與碳費、碳稅有什麼不同。

碳權:源自碳定價概念,進行以量制價

碳權是「碳排放的權利」,不過以英文而言可以解讀為「排碳的額度」。

碳權是「碳排放的權利」,其設計機制是來自碳定價的概念,設定1公噸的碳排放為1單位,讓國家或企業可以計算減碳總量。隨著《京都議定書》簽訂,碳權逐漸發展成可交易的產品,讓政府或民間單位可以買賣碳權,作為碳抵換。

碳權交易的類型可分為2種市場:

強制碳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

像是歐盟各國、紐西蘭等國家,基於巴黎協定及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締約國會議)會議中承諾的減碳目標,對國內實施排碳總量管制(Cap and Trade),規範各產業的排碳大戶,設定其排碳量上限。因此,對企業而言:

  • 企業的排碳量是有上限的,不能無限排碳。
  • 企業努力減碳,讓碳排放低於上限,這才有「碳權」額度可以賣給其他人。
  • 企業若碳排放超出上限,就需要購買其他人多出來的碳權來達成減碳目標。

自願碳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

自願碳市場是企業主動做減碳及碳捕捉行動、採用再生能源、投入造林這類自然碳匯的方式,執行減碳專案,再向國際減碳驗證機構申請認證,獲得碳權。這是沒有上限、且非強制的制度,即使是未被政府管制碳排放量的企業也能參與。

國內減碳驗證機構名單(經行政院環保署認可):

  • SGS
  • BSI Taiwan
  • TUV Rheinland Taiwan
  • Bureau Veritas Certification

國際減碳驗證機構名單:

  • 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 黃金認證Gold Standard
  • 聯合國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碳權交易平台有哪些?碳權交易所預計20237月底登場

2023年424日,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最快將於7月底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主要因應歐盟在10月將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將對輸入歐洲的產品開徵環保關稅。碳權交易所為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產業優先提供國外碳權交易服務,至於國內的碳權交易,最快將於2023年底上路。

目前,台灣企業要進行碳權交易,可至行政院環保署的溫室氣體減量與抵換管理機制,提出減碳認證申請,或發布販售碳權的資訊。

國際間交易碳權則可到聯合國CDM、黃金標準的碳權交易平台,選擇自然碳匯或綠電,就可以獲得碳權證書。

碳稅、碳費又是什麼?以價制量的碳定價設計

碳稅與碳費是基於「以價制量」的減碳制度,政府透過決定每噸碳的稅額或規費金額,推動企業進行減碳。

碳稅

碳稅是由政府的稅務機構統一向企業徵收碳排放的稅額,是一種增加國庫收入的管道。

碳費

碳費來自20224月由行政院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該法規定2024年起,由環保署執行第一階段,向每年排碳2.5萬噸的287家企業收費。該筆費用將會專款專用,投入在減碳領域發展,成立氣候基金,或是補助碳捕捉技術、氫能技術發展等項目。

為什麼要推行碳權交易?為幫助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

不論是碳權、碳稅或碳費,這些碳定價概念都是為了推動企業減少碳排放而生,希望最終能夠達成碳中和目標。因此,企業不僅需要碳盤查、規劃淨零排放路徑、採用綠能、更換排碳設備等方式,盡可能降低企業本身的溫室氣體排放。針對產業目前無法降低的碳排部分,再尋求購買碳權,以進行碳抵換,直到技術發展足夠改善現況。

碳權交易實例

如國內的奇美實業,今年四月就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 Climate Impact XCIX),購入 1 萬噸碳權,來源為柬埔寨及祕魯的森林自然保育專案,成為首家在 CIX 平台完成碳權交易及抵換的台灣企業。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管婺媛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bon-reduction/blog/3010903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