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鳴槍開跑,台灣碳費仍在小步慢走

2023-10-13

關鍵評論 2023/10/13, 

目前薛部長所提出的每噸10美元費率,是建立在2020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研究基礎上,未考量到兩年間台灣經濟、物價、碳排放等因素的增長幅度,日前即有公民團體與學者表示,碳費起徵費率應為500元,並逐年調升至3000元,才能真實反映碳排放所造成的成本。

文:徐祥誠(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

歐盟CBAM開始試行,台灣碳費上路迫在眉睫,環境部部長薛富盛近期也動作頻頻,在今年9月《中央社》專訪中曾公開表示,未來台灣每噸碳費必然高於10美元,預計每兩年檢討費率且漸進式提高,在10月4日立法院備詢之時,更公開承諾將評估碳稅徵收與碳排放總量管制。

綠色和平樂見薛富盛部長與環境部將上述制度納入未來規劃當中,嚴肅看待台灣淨零碳排與接軌國際碳定價制度的急迫性。目前國際上已經有至少70個國家或地區實行碳稅徵收與碳排放總量管制,如歐盟的ETS制度或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的碳稅制度,皆有效減緩總體碳排放成長。

然而,薛部長除了將目光放在中長期的碳稅徵收與碳排放總量管制之外,也應意識到目前氣候法子法中最關鍵的碳費子法,必須盡快提出。

「每噸10美元費率」的問題

目前社會大眾與企業對碳費徵收一事仍模糊不清,隨之而來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在今年10月開始試行,將率先衝擊台灣3500家鋼鐵、鋁製品等業者,根據經濟部統計,這些出口到歐盟的產品產值約為245億元。

CBAM已經上路試行,台灣的碳費還被延到2025才徵收,未來台灣碳費徵收要如何抵減歐盟碳邊境稅仍未可知,排碳大戶與企業的碳焦慮也尚未得到緩解,種種社會壓力都需要環境部盡早說明碳費制度的詳細規劃。

此外,目前薛部長所提出的每噸10美元費率,是建立在2020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的研究基礎上,未考量到兩年間台灣經濟、物價、碳排放等因素的增長幅度,日前即有公民團體與學者表示,碳費起徵費率應為500元,並逐年調升至3000元,才能真實反映碳排放所造成的成本。

「有效碳定價」,必須是「減碳」和「經濟」都有效

筆者認為,環境部應盡快建立碳定價審議機制,在已承諾的今年年底推出碳費起徵費率前,必須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審慎考量並制定能有效減碳的碳費制度。

「有效碳定價」必須是「減碳」和「經濟」有效,除了必須要能達到促成企業減碳的效果,更要能減緩歐盟CBAM衝擊,維持台灣企業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環境部作為台灣環境保護的主責部門,必須確保碳定價制度的有效性,帶領台灣往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3059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