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商機醞釀兆元商機 一窺究竟三大碳定價機制

2023-10-31

根據聯合國2022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儘管淨零碳排正在進行中,但仍需加速前進,政府更應透過補助、稅收減免計畫促進企業轉型,讓更多企業加入減碳列車,全球也正從「近零碳排」轉向「淨零碳排」,而碳商機也正醞釀兆元商機,企業更要有永續經營的思維,掌握碳商機才能維持競爭力。

碳定價的目的與做法

為避免全球暖化加劇災難的干擾,近年陸續制定出完善的碳定價規則,包括強制性的碳權交易與碳稅制度,以及自願性市場的碳抵消制度,透過各種機制來定義、衡量排碳之成本,目的在確切反應碳排放的成本,並將此納入排放者的決策當中。

根據世界銀行《2022碳定價機制》發展報告,全球共有68個碳定價工具開始運行,包括36個碳稅、32個排放交易體系,其中只增加4個國家或地區,而碳定價再度創下新高,但全球各國落差很大,歐盟接近100美元、紐西蘭約70美元,但南韓卻不到20美元、中國9美元、日本僅2美元各國碳稅也有很大的落差,儘管價格已經創下新高紀錄,但大多數仍與巴黎協定目標所訂定的50至100美元「碳價走廊」區間有一段距離。

碳排放計算考量層面多

碳排放的計算,究竟該如何計算?全球資源機構(WRI)及世界永續發展協會(WBCSD)指出,應從上游到下游的碳排都需考量在內,而企業在評估減碳時,應評估從哪個範疇減碳更具效益,作為可優先執行減碳,許多大型企業順應減碳供應鏈趨勢,要求上下游廠商必須減碳,才能進行合作往來。

歐盟也將開出碳關稅第一槍,將從2023年生效、2026年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未來進口到歐盟的高碳牌產品,必須量化揭露碳排放數據,並比照歐盟排放交易(EU ETS)每週碳權拍賣的平均收盤價格計算碳邊境稅,以避免歐盟高汙染企業到境外設點後再進口回歐洲,而無益於全球淨零碳目標。

自願性碳抵消如何實施?

自願性碳抵消與碳權不同,碳權主要是為監管高排放產業,朝向去碳化而設計出的集中管理型工具,而自願性碳抵消並非受到相關法令或國際協定所管制,是為了讓國家或企業,透過聚焦於「碳抵消專案」或是「從其他各種活動上」減少、避免碳排,以抵銷本身的碳排放量。

根據MarketWatch預估,全球自願抵銷市場(VCO)規模將從2021年的3.6億美元攀升至2028年的7.8億美元,2022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率(CAGR)將來到11.7%。

企業減碳動起來,長期投資機會浮現

碳已成為多數國家積極執行的重點,碳商機更有兆元規模,掌握企業減碳大趨勢,跟上綠色永續商機

https://blog.anuefund.com/ctbc-view-0307-carbon-reduction-opportunities-price-setting-policy/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