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態度大不同!外銀競相參與 國內行庫觀望氣氛濃

2019-04-10

2019-04-08

為接續更多融資商機,外銀圈使出全力與政府部會溝通,希望能參與台灣離岸風電開發計劃。但反觀公股行庫,卻糾結在「專案融資」而裹足不前。再生能源發展攸關國民重大利益,本國金融機構是否應給自己一次機會參與學習?

全球離岸風電開發的領先市場,首推歐洲和北美地區,亞太地區及至近年才出現少數示範風場,台灣是國際開發商最看好、最具潛力的風場,包括日商銀行、歐系銀行等,莫不把參與、投資台灣離岸風電開發計劃,視為前瞻亞太市場拓展的前鋒。

台灣離岸風電開發計劃正逐步開展的現在,令人費解的是,外商銀行參與的熱度遠高於本地的公股行庫、多數民營銀行;外銀的行動力可見一斑,2018年先有法國最大銀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出任海洋風電(Formosa I)專案財務顧問,安排銀行業聯貸新台幣187億元融資,法國興業銀行還因此踏出發行新台幣計價債券的第一步。為了接續更多的融資商機, 外銀圈使出全力調度亞太區專家群來台協助,與政府部會仔細溝通,希望能在國外總部承諾支援的前提下,為台灣離岸風電開發計劃準備好足夠且完備的金援。

反觀公股行庫,除了台灣銀行善盡政策銀行角色,參與2019年將併聯發電的台灣首座離岸風電廠「達德能源電廠」、2019年底商業運轉的海洋風電(Formosa I)第二階段等近千億元聯貸,在借貸申請方要求採取專案融資模式下,多數公股行庫馬上縮手,甚至在外放話,「要我們參與這麼高風險的開發案,政府是不是應該出面給予更多的協助?」

我們必須強調,離岸風電開發不是「單純的一項計劃」,它是台灣能否站在國際社會的關鍵標章之一。當對抗氣候變遷的聲浪震天價響、綠色能源正成為全球主流的今天,99%能源是依賴進口的台灣,有沒有覺醒到風力發電、太陽光電才是台灣的明天?本地銀行業者今天對此不願加強學習、克服困難,有何資格說做到企業社會責任、心懷未來世代的台灣?

離岸風電態度大不同!外銀競相參與 國內行庫觀望氣氛濃.jpg

離岸風電帶動FDI新契機

外商來台投資在地產業,是台灣期盼許久的經濟動能。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2019年第一季台灣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中美貿易爭端造成亞洲經濟前途多舛,台灣在出口衰退的同時,手機等消費電子品製造也面臨需求減少,形成經濟動能重重挑戰,而外商來台直接投資(FDI)明顯增加成為新的契機。

該銀行引用官方統計數據分析,2018年核准外商直接投資增幅達50%,特別是來自歐洲的製造業投資,是其他地區、其他產業FDI加總的3倍。法國外貿銀行經濟研究團隊強調,如果台灣政府能夠打破政治僵局,且把握海上風能(離岸風場)等機會,外商投資可以幫助台灣實現多元化經濟轉型,培育新的產業。

一個風力開發議題,為台灣FDI全球墊底的爛記錄開始有了翻轉的機會。難以細數有多少歐洲廠商就著這個議題來台,以離岸風電開發為例,前身是丹麥石油與天然氣公司(DONG Energy)的丹麥商沃旭能源(Ørsted)自2016年11月揭牌台灣辦公室,帶動丹麥多個機構、企業跟進投資台灣,還有多家德國開發商找到台灣合作廠商、在台成立合資公司,及至2019年3月中旬,德國四大能源集團之一的「安能集團」(EnBW)宣布在台成立亞太營運中心,目前在參與台灣官方即將發布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計劃。

產業投資計劃發展動輒2、30年,在企業本身勢必追求成功的前提下,投資備設、經營管理、穩定獲利皆是可期,借款給企業的銀行業等同是握了「固定收益」金融商品,融資利息為銀行維持定期收益,對台灣銀行業來說,企業融資是去化龐大閒置資金的最好去處。

以離岸風電開發計劃作為產業投資,理當也能為銀行業帶來同樣的效果,以台灣迄今的多件離岸風電開發計劃來看,本地銀行業最嚴重的糾結是在「專案融資」,搞不清楚擔保品是什麼?融資架構長什麼樣子?無追索權和第三方機構到底有什麼關係?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彭勝本就指出,「本國銀行因沿襲日據時代的傳統5P授信原則,理念、認知都有差距!」

深入認識有助化解疑慮

「台灣銀行業不必害怕,專案融資是要花時間細細認識!」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能源項目融資部董事總經理張雷說,國際上許多市場也曾經沒有接觸過專案融資,多數在做過一、兩次後,了解它的風險設計,後來就越來越熟悉了,因此國際上的跨國銀行集團內部多有設置「專案融資部」,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的3個樞紐(hub):澳洲、新加坡、香港都設有專案融資部門和專家團隊,「我相信台灣也將會這樣發展的。」

法國興業銀行是台灣海洋風電(Formosa I)專案融資計劃的專案融資參與者之一,在這宗亞洲第一筆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案中,法國興業銀行台灣區總經理劉光卿說服法國總行和金管會,首度由外銀台灣據點發行新台幣計價債券,用於該案的部份資金需求。

張雷表示,離岸風電開發計劃的資金安排,在國際市場主要規劃為專案融資,法律關係、風險安排則介於銀行和開發計劃之間,「不是抓著一家公司(或許是開發商)給它『企業擔保融資』!」

國銀行對於專案融資的陌生,國際離岸風電開發商在無法等待下,先期開始順應台灣模式,改採擔保融貸,例如丹麥商沃旭能源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離岸風場資本支出約新台幣1,650億元,半數是企業自有資本,另一半資金由母公司Ørsted A/S提供「全額擔保」方式,向本地銀行聯貸融資,由台灣銀行、國泰世華及法國巴黎銀行擔任共同主辦行,並發行首檔以台幣計價的國際板綠色債券,規劃融資規模為新台幣250億元。

「這樣的安排, 是為了解除市場的疑慮!」張雷認為,離岸風電開發計劃通常以20年為專案融資規劃期,沃旭能源在開發前期採取企業貸款,估計中後期還是會回到專案融資做法,未來會比較辛苦,會需要修改許多法律合約,「從財務顧問的角色來看,長期項目應是打從開始就規劃好,就像蓋房子之前把設計圖畫好,按圖興建完工,遠比邊畫、邊蓋、邊修來得容易且順心許多。」

由於沃旭能源2016年進入台灣市場迄今,持續引進丹麥許多機構來台,包括前述的海洋風電(Formosa I)專案融資計劃中,有丹麥國家出口信貸(EKF)作為國際擔保方,而沃旭能源也透露將尋求第3方認證,應是APLMA(亞太貸款市場公會)標準,讓新台幣250億元的貸款採循環信用額度(Revolving Credit Facility, RCF),也就是綠色融資(Green Loan)認證,銀行團可以全程掌握。為了達陣開發案, 取信本國銀行業竟成了國際業者的宿命,多數公股行庫卻仍裹足不前。

專案融資為現代銀行顯學

目前箭在弦上的海洋風電(Formosa I)和大彰化風場兩個台灣首波離岸風電開發計劃,都有沃旭能源的參與,資金的規劃卻大不相同,不僅法興銀行專家團隊有上述的分析,認為台灣正在長出自己的可行模式,不必一味照抄國外做法,沒有任何公式(formulary)可以套用。法國巴黎銀行台灣區總經理胡日新(Olivier Rousselet)亦指出,「用平台(platform)合作來描述『專案融資』更為恰當,每個平台的組成成員、要素、需求、自律、互動、串接等,都各有各的樣子!」

張雷強調,「BANKABLE」(可銀行化)是國際銀行對於專案融資的思維邏輯,在此原則下參與開發案以取得經驗,進而發展出各自銀行的標準、策略,要符合股東權益和公司治理等國際準則,過往參與的成果能吸引有經驗的投資人找上銀行,而熟悉在地文化的業主,也能幫助有國際經驗的外銀,加快找出適合本地的專案融資模式。

這可用網絡關係圖來形容,網絡有很多節點(nodes)與連結線(ties)構成,也會存在結構洞,最靠近關鍵節點的結構洞之間有相似條件,因有在地相吸的機會,結構洞的大小也會因為節點之間連結線的相織而變小。對照在法巴銀和法國興業銀行與離岸風電開發計劃,因為台灣據點和台灣金融團隊而有了在地(local)的合作優勢。

從國際銀行業的角度來看,台灣目前金融機構似乎和世界能源投資主流趨勢有點脫節,但再生能源發展攸關全體國民重大利益,金融機構是否應該給自己一次「機會」來參與學習?也許從新的模式又能找到新的機會。

(本文摘自2019年04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747949

電力市場制度,電力市場交易,電網設計,電網維運,再生能源規劃,再生能源費率設計,再生能源行銷,再生能源需求,節能,加上離岸風電,儲能,節能減碳,再生能源發展,綠色能源,台電電價,夏季電價,電價調漲,契約用電,用電大戶,區域電網,智慧電網, 核能,燃煤,天然氣,再生能源,抽蓄水力,燃油,太陽能,風力發電,沼氣發電,生質能發電,水力發電廠,太陽能電廠,陸上風力發電,離岸風力發電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