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產經】淨零碳排企業與談Part2 力麗、建大低碳排為永續
2022-10-12鏡周刊 撰文|曾玉瑩 攝影|賴一銀
力麗董事長郭紹儀意識到產業帶來的汙染,15年前就開始做減碳工作,開發環保染色纖維。
力麗循環再生產品 打進蘋果供應鏈
手戴apple watch專用環保材質錶帶,力麗企業副總經理張文賢暢談面對淨零排放公司降碳排的因應計畫表示,淨零排放雖是力麗的終極目標,但要在2050年就達成,其實非常困難。
以紙印花廠起家,跨足合纖、紡織、貿易、建設、環工、休閒及科技等事業的力麗企業,在此次淨零碳排論壇上說明了碳中和與淨零排放之不同,碳中和,企業產品製造過程仍產生二氧化碳,可用採購碳權的方式達到碳中和;然而,淨零排放則是要求企業生產不能排放二氧化碳,以力麗企業而言,要徹底執行並不容易。
即便如此,力麗企業仍舊跟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設定短期目標預計在2030年減碳60%。張文賢分享,力麗2020年計算廠內碳排量,發現電力佔55.23%、熱能(柴油、煤炭)佔44.69%,因此,他們的降碳排計畫從電力、減少燃油先做改善。從排碳偵測、設定降碳排目標等方向著手,未來陸續完成太陽能、固體回收燃料,以及風力發電。
此外,力麗創造循環再生產品,利用綠色設計、綠色製程製作綠色產品,張文賢說,像是寶特瓶回收再利用,力麗已做了15年,回收的寶特瓶製作成衣服、紡織紗線等節能減碳產品,可減碳54%;另外,他們也與彰化多家製鞋工廠合作,將製程中廢棄的胚布回收再利用製作成纖維,可減少排碳量57%;下一步,力麗將研發廢衣回收,預定明年設廠回收有色衣物、布料,再製成白色PET聚酯塑料,真正落實環保永續循環,也因此力麗能受到蘋果公司青睞,成為Apple Watch錶帶供應商。
然而,針對製成當中所需熱能大量排碳問題,力麗與台灣瑞曼迪斯合作將利用SRF(Solid Recovered Furl)固體回收燃料取代傳統柴油、煤炭,未來像是塑膠瓶、紡織衣物等,原本當成垃圾丟棄的固體物品皆可回收為燃料,依據德國經驗可減碳30%,預計2025年設置完成。此外,張文賢進一步分享,近幾年,力麗也積極投資綠能產業,在太陽能發電方面,總設置面積達86,198平方公尺,可提供8,706.88千瓦,只是太陽能發電量畢竟有限;因此,力麗在2022年提出風力發電機設置申請,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建造核准,預計2026年第一套風力發電設備約有20支風機將開始運行,未來力麗仍關注新能源的發展,努力朝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前進。
建大碳足跡認證 十年有成
基於關心全球氣候變遷、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以及保護地球環境,建大工業可說是彰化地區淨零碳排的先驅之一,將2013年設定為碳足跡基準年,推出三款符合碳足跡認證的自行車輪胎,在當時引起不少話題,只是風光上市的背後,卻是叫好不叫座。
獲邀參與淨零碳排論壇,建大工業總經理陳昭榮分享經驗,早期建大的節能減碳多用投報率、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角度進行決策,像是LED照明、變頻馬達設備的投資。直到2013年才正式接觸碳經濟議題,當時公司行銷團隊提出增加產品歐洲銷量計畫,建議在碳經濟議題層面著力進而吸引歐洲消費者認同,獲得時任建大董事長、現任總裁楊銀明大力支持。
建大總裁楊銀明10年前就大力支持淨零碳排,最後選中符合品牌形象的自行車輪胎作為減碳產品。
當時建大大動作找來上下游供應商舉辦誓師大會,選中最符合品牌形象強烈的自行車輪胎作為減碳產品,實際執行後發現困難重重,前前後後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取得ISO/CNS 14025產品碳足跡認證。
碳足跡認證的第一步建大走得很辛苦,陳昭榮說,當時光是碳足跡盤查就遇到難題,因為輪胎原料多是進口,要取得國外供應商碳足跡資料非常困難,而國內供應商也因產品多元、廠內能源分配碳排放沒有盤查資料,無法提供,最後只能取國際資料庫數據計算當參考依據。除此之外,建大廠內產品也有相同問題,內胎、摩托車胎、自行車胎、轎車胎,各種產品能源使用比例全都混合在一起。
為了要取得碳足跡認證,建大從自行車胎製程產線上著手,安裝智慧電表計算能源用量,陳昭榮表示,「這是要取得碳足跡認證,必定要花的成本。」一步步完成碳排放分配比例調查,取得認證,推出三款使用環境友善天然膠製作的自行車輪胎,透過參展、媒體大篇幅報導,企業獲得正面形象,即使上市後產品不受歐洲消費者青睞,但也從過程中學到了寶貴的經驗,在新產品研發上開始使用低碳材料。
落實公司綠色製造的理念,建大在2014年獲得經濟部工業局綠色工廠標章,2015年取得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這一切努力,就是展現公司希望持續節能減碳、資源永續利用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決心。彰化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張啟楷大表肯定,「建大是全世界第24大輪胎廠,環保做得非常好,他們經驗非常值得與大家分享。」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929cnt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