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太陽光電拆除潮將現 勞動部訂作業安全指引
2024-06-222024/06/21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
為落實2050淨零轉型的綠色能源政策,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太陽能發電,全台各地湧現太陽光電設施。根據勞動部調查,近年發生10件太陽光電職災死亡案例,都是因為「墜落」,考量在安裝、清潔、維護、檢視等作業階段都有風險,2030年更將出現設備更新的「拆除潮」,已由勞安所編撰太陽光電設施作業安全指引,避免勞工發生墜落意外。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員張智奇指出,根據統計,過去10年在太陽光電設施系統生命週期各階段,發生過的相關職業災害,就有10件職災死亡案例,無論發生在現場勘查、建置階段,甚至維運清洗,主要原因都是「墜落」,包括未設置防墜落設施、安全護網、安全母索、安全上下設備,及勞工未佩戴防護具。
此外,經由現場訪視發現,部分場域未提供維運(清洗)的安全通道或通道空間狹窄,導致勞工作業空間不足,容易發生人員直接踩踏於太陽光電模組,產生墜落危害;水域型太陽光電設施則因設置於水面,容易因結構損壞、腐蝕導致勞工感電等問題。
勞安所分別針對屋頂型(含建築整合型)、地面型及水域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編撰太陽光電設施「作業安全指引」,勞安所指出,主要目在於要求雇主,必須提供必要的預防設備或措施,使勞工免於發生職業災害。從源頭管理太陽光電設施的風險;且在設計規劃階段,就應考慮後續建置、維運(清洗)及拆除各階段必要的預防設備或措施。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71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