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明年1月要提出2032年台灣減碳新目標,2030年綠色採購要達政府採購預算10%
2024-11-05- CSR@天下編輯部2024-10-25
- 賴清德總統10月24日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次會議時表示,2025年1月要在第3次會議時,提出台灣2032年的減碳新目標,進一步凝聚共識。他並指出,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也要有各自的淨零目標,儘速完成機關的碳盤查,以及提升2030年政府綠色採購達預算目標的10%。
氣候對策委員會執秘、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國際減碳目標都是設定5年一次,台灣每年都會計算,但總統與行政部門「以負責任的8年」,設定2032年為目標,以終為始;他並未提出2032年減碳具體目標,但說會在2個月內研提減碳旗艦行動計畫與新目標。
賴總統要求政府部門加速淨零轉型
賴總統昨天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發言人郭雅慧、環境部長彭啓明、經濟部次長連錦漳晚間舉行會後記者會,說明總統對會議的結論與裁示。
賴總統在會議結論說,明年世界各國將提出下一期2035年的第2版國家自定貢獻(NDC),台灣一定要和世界同步,明年1月、也就是下一次的委員會議,將提出台灣2032年的減碳新目標,進一步凝聚共識。他表示,要審慎盤點現階段政策執行瓶頸,誠實面對挑戰、務實提出對策、踏實解決問題。台灣減碳新目標要更有迎頭趕上的決心、更務實因應的政策、更貫徹落實的執行力。
賴總統請環境部主責,加速完成能源資訊平台的建置,也請委員參與建置過程討論,讓台灣社會可以在共同事實基礎上理性深度討論。他也感謝行政院即將籌組公部門永續長聯盟,由上而下展現決心,為國家的永續發展努力。
賴總統說,國家有淨零排放的目標,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也要有各自目標,加速完成2項工作。
第一,完成內部碳盤查,例如用水、用電、用油等都要比照民間辦理;公務車電動化要如期在2030年完成;公部門無論新舊建築,都要率先完成「建築能效標示」,並且設定完成目標年以及每年績效指標,引領民間一起行動。
第二、要提升綠色採購。除了年度都有特別編列的綠色採購以外,中央政府要以身作則,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也應用逐年提升適度比例來進行綠色採購,目前設定目標是2030年,要提升到10%,且可以進一步討論是否能有更高比例。
總統表示,「節能」關鍵第一步,除了需要各部會全力投入,也應思考妥善運用行政規範引導,公私夥伴協力開創嶄新商業模式,協助達成4年節電206億度的目標。他說,節能目標要從3方向努力:第一,公部門以身作則,各部會動起來,積極促進公營事業導入能源技術服(ESCO),建立實際績效和模式,加快國內節能進程。在確保個資安全前提,善用能源資訊管理系統,詳細分析數據,才能有效善用節能投資,讓設備改善跟深度節能效果,發揮到最大。
第二,引入民間能量挹注節能,在人力上,結合民間專家力量,儘速成立輔導團隊;在財務面,積極促成金融和保險業參與,為節能項目提供資金保障,擴大節能規模。
第三,鼓勵全民參與節能,推動汰舊換新、採用高效能家電,這是改變大眾行為的開端,要讓節能減碳行為,融入每個人日常生活,共同塑造一個更永續、更低碳的社會。
以下為賴總統開場致詞內容為:
今天,「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首先,我要歡迎上一次請假的彭双浪委員、程淑芬委員,還有林子倫委員今天的加入。
我要感謝現場各位以及線上國人朋友的踴躍參與,這也代表著大家對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高度重視。
我們看到,不久前來襲的「山陀兒」颱風,是有紀錄以來第一個在10月份,於高雄登陸的熱帶氣旋,更測得17級以上的陣風。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是國家韌性及永續發展的重大考驗。
在國際上,全球更是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2015年的《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每5年必須更新一次的「國家自主貢獻」,也就是NDC;在2021年的COP26上,已經要求各國增加頻率,每2年更新一次,來加快全球減碳進程。而世界各國下一輪NDC的更新,時間就在明年的年初。
因此,我們必須團結力量,打造一個足以應對挑戰並與國際接軌的強韌臺灣。同時,我們也願意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持續加強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就在這個月初,碳費制度正式上路,明年即將開徵,這就是具體的一步。並且,我們的戰略方向非常清晰,就是要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與韌性。除了要發展多元綠能來開源,我們更要推動深度節能,以及促進儲能技術的應用,促進下一代產業的轉型和發展,強化臺灣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機制,並且尋求永續的綠色成長機會,穩健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今天的會議,將先由環境部報告「第一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以及「公部門永續長聯盟推動進展」。接著,由經濟部報告「深度節能推動進展」。
從今年8月我們首次開會以來,謝謝副召集人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已經在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淨零專案小組,進行多次的跨部會政策研商討論。
待會,執行秘書暨環境部彭啓明部長也會說明,大家最為關心的能源資訊平台的初步構想,以及減碳新目標目前的盤整進度,讓各位委員和社會大眾都能夠了解政府的施政。
台灣身為全球技術供應鏈的重要角色,有必要加大氣候行動來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並且加速接軌國際NDC的步伐。我們要檢視2030的目標,我們要有更大的企圖心突破瓶頸,重新設定2032年和2035年更加積極的減碳新目標。
同時,最好的能源是節能。臺灣的經濟發展,需要產業和外資持續在臺投資,也就需要穩定的電源。節約能源會比開發能源更有效益,也是最具成本效益重要的方式,這也是直接有效的減碳策略之一。當我們多節約一分能源,就可以多減少一分碳。
去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8結論之一,就是要在2030年讓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從2%提升至4%。提升能源效率已經是邁向淨零排放的國際共識與趨勢。
賴總統:ESCO是深度節能的分析師跟訓練師
未來,政府會逐步推動節約能源政策,鼓勵各行各業推動「深度節能」,從高排放企業到醫院、學校,甚至是家庭、個人,都需要參與。推動「深度節能」不能只有政府投入,而是像經營一支棒球隊,必須有各個角色的參與,才能夠組成好的團隊。
能源技術服務—ESCO,就是球隊的分析師跟訓練師,可以替企業量身制定最具成本效益的節能計畫,確保每一分投入的經費,都能夠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
因此,未來「深度節能」的推動上,我們需要ESCO的參與,讓陣容更加堅強。政府會與產業合作,提出投資獎勵、投資抵減、政府補助等方法,來協助產業節能。政府也會與保險壽險業者合作,推動ESCO機制,提供資金幫助改善設備、改進生產流程,節省下來的電費再回饋到投資方;而收取的保費將會用在國家建設上,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經濟。
當前,全世界都面對極端氣候與減碳的挑戰,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落實創新轉型改變,就可以迎來世代永續成長的機會。
透過這個委員會,我們不僅要借重各位顧問和委員的專業,多元討論、集思廣益;也會借鏡英國、日本等國家,在綠色成長上創新且務實的策略。透過公部門與各行各業一起行動,我們就能夠更有效率地加速推動臺灣的淨零碳排。
https://csr.cw.com.tw/article/4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