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變調 近7成「不養魚、只種電」惹議

2025-09-08

上報快訊/李翊瑄     2025年0908

農業部與經濟部力推「漁電共生」模式,強調「養殖為本、綠能加值」。但根據審計部最新報告顯示,目前查核的漁電共生案場中,有將近7成實際上未從事養殖。分佈較多的中南部縣市坦言,查核人力不足,加上查核指引一直改變,導致部分業者更傾向於「種電」而非養殖。

審計部報告指出,至2025年1月為止,各縣市已完工的漁電共生案場有393件,但查核的只有123件,其中有37件通過,待改善及遭廢止85件,未落實養殖的案件約佔69%。審計部表示,現行法令對查核案場的規範並未完善,像是未規定查核頻率、改善期限仍可持續發電收益等,已請行政院督促農業部改善。

農業部漁業署則表示,目前已營運案場有276件,完成174件查核,其中有35件遭廢止,已有養殖但須改善者57件,而當中養殖經營成效不佳者有39件,占比約22%,反駁審計部將近7成「只發電不養殖」的統計報告。

漁電共生案場多位於中南部縣市,立委謝龍介曾在2023年指出「魚死電生」現象,台南市政府也在同年9月,廢止未於期限內改善的9個案場,成為國內首例。南市府也強調,對養殖事實嚴格把關,目前已採「委外專業查核+跨局處聯合會勘」雙軌並行,將查核重點放在「四證據鏈」配置相符、投入為真、過程連貫、產出可驗。

嘉義縣則已完成逾4成案場查核,預計明年3月前全面完成,但因查核項目繁瑣,漁業科人力每日僅能處理12場。屏東縣則指出,目前約有40多處小型室內附屬綠能案場,因查核指引從2.0版一路變動至4.0版,基層執行困難,縣府規劃下半年將自編經費加強查核。(責任編輯:王晨芝)

https://www.upmedia.mg/tw/focus/comprehensive/239390

   ^ 
TOP